发病时间:不清楚
中性粒细胞增高的原因
补充说明:中性粒细胞增高的原因
a******W 2014-09-07 20:29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中性粒细胞增高可能源于感染性炎症、组织损伤、急性中毒、急性失血或急性溶血等,需要针对具体病因进行治疗。建议患者到医院就诊以确定病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1.感染性炎症
当机体受到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袭时,免疫系统会启动防御机制,包括白细胞的活化和聚集。中性粒细胞作为主要的吞噬细胞,会增加以清除病原体。针对不同类型的感染,可采用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肟颗粒等;对于病毒感染则需使用抗病毒药物如利巴韦林颗粒、磷酸奥司他韦胶囊进行治疗。
2.组织损伤
组织损伤导致局部出现坏死物质,这些物质会刺激中性粒细胞向受损部位迁移,以清除坏死细胞和病原体。对于轻度的软组织损伤,可通过冷敷缓解肿胀和疼痛,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修复受损组织。
3.急性中毒
急性中毒会引起机体产生应激反应,释放促炎因子,从而导致中性粒细胞增多。处理方法取决于具体的毒物类型,例如有机磷农药中毒可以使用解磷定注射液、阿托品注射液进行治疗。
4.急性失血
急性失血会导致血液中的红细胞减少,为了补偿贫血状态,骨髓造血功能增强,中性粒细胞也会随之增高。对于急性失血,首先需要立即止血并补充血容量,可以通过输血来纠正贫血。
5.急性溶血
急性溶血时,红细胞破坏速度超过骨髓造血代偿能力,导致贫血,此时为防止贫血加重,中性粒细胞会代偿性的增多。急性溶血的治疗通常需要静脉输注补液、电解质平衡调整以及相应病因治疗,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患者可遵医嘱服用龙片、甲泼尼龙片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
建议定期监测血常规,以便及时发现中性粒细胞持续升高的情况。同时,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以减少发生感染的风险。
2024-01-23 19:30
举报医生回答(1)
您做的是什么检测啊,血常规?尿常规?还是大便常规?如果血常规里出现以上两项不正常的话,考虑有炎症的可能;如果尿常规里上述两项不正常的话,考虑为泌尿系的感染;大便常规出现上述两项不正常的话,考虑下消化道感染的可能性比较大.
建议您回去看一下化验单,是做的什么检测,一般上述两项不正常就提示相应的部位有炎症,建议到医院做一下相应的治疗就可以了.
2014-09-07 20:29
举报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中性粒细胞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化发育后,进入血液或组织。在骨髓、血液和结缔组织的分布数量比是28:1:25,成年人血液中中性粒细胞的数量约占白细胞总数的55%一70%。中性粒细胞属多形核白细胞的一种,由于其数量在粒细胞中最多,因此有人将多形核白细胞指中性粒细胞。该细胞内含许多弥散分布的细小的浅红或浅紫色的特有颗粒,颗粒中含有髓过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吞噬素、溶菌酶等。髓过氧化物酶是中性粒细胞所特有,即使在有强吞噬作用的巨噬细胞中也极少或完全没有这种酶。在细胞化学上,一般将这种髓过氧化物酶作为中性粒细胞的标志。中性粒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所谓趋化作用,就是细胞向着某一化学物质刺激的方向移动。对中性粒细胞起趋化作用的物质,称为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中性粗细胞膜上有趋化因子受体,受体与趋化因子结合,激活胞膜上的钙泵,细胞向前方伸出片足,使细胞移向产生趋化因子的部位。 中性粒细胞的片足与产生趋化因子的异物接触后,接触处周围的胞质形成隆起即伪足,接触部位的细胞膜下凹,将异物包围,形成含有异物的吞噬体或吞噬泡。中性粒细胞膜表面有IgGFc受体和补体C3受体,可加速吞噬作用。被吞噬的异物裹有抗体和补体时,与中性粒细胞膜上的相应受体结合,而加强了细胞对它的吞噬作用,称为调理作用。 细胞随着吞噬作用的开始,导致细胞膜紊乱而引起呼吸爆发,细胞耗氧量增加,产生大量的过氧化物及超氧化物等细胞毒性效应分子,对寄生虫具有杀伤活性。在IFN-γ和TNF刺激下,则可产生更多的过氧代谢阴离子,杀死胞外寄生虫。中性粒细胞在杀死吞噬的细菌等异物后,本身也死亡,死亡的中性粒细胞称为脓细胞。 中性粒细胞受细菌产物、抗原抗体复合物等作用时,细胞的颗粒内容物向细胞外释放。释出的酸性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可以分解血管基膜、肾小球基膜、结缔组织的胶原蛋白与弹性蛋白以及血浆中的补体C5、C15和激肽原等。其分解产物有的又是中性粒细跑趋化因子,能吸引更多的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释放的物质中,还有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中性粒细胞不动因子(NIF)、激肽酶原、血纤维蛋白溶酶原、凝血因子、白三烯等(成令忠,1993)。 除了在抗感染中起重要的防御作用外,中性粒细胞可引起感染部位的炎症反应并参与寄生虫感染引发的变态反应,从而引起免疫病理损害。抗体直接作用于组织或细胞上的抗原,中性粗细胞通过其Fc受体与靶细胞表面的IgGFc段结合,发挥ADCC作用,从而导致细胞毒型变态反应损害;当抗原抗体比例适合而形成19S大小的免疫复合物,不易被吞噬,沉积于毛细血管壁,激活补体,吸引中性粒细胞至局部。中性粒细胞通过Fc受体和C3b受体与免疫复合物结合并吞噬之。吞噬过程中脱颗粒,释放出一系列溶酶体酶类,造成血管和周围组织的损伤;在IgE介导的速发型变态反应的部位,也有中性粒细胞的聚集,说明中性粒细胞也参与了速发型变态反应导致的病理损害。
可能疾病: 单纯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 急性嗜酸性粒细胞性肺炎 炎症性肠道疾病及其伴发的葡萄膜炎 热带性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 阑尾炎
就诊科室:血液
硫唑嘌呤片
1.急慢性白血病,对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近期疗效较好,作用快,但缓解期短;2.后天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3.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与自体免疫有关的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4.甲状腺机能亢进,重症肌无力;5.其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肠炎、多发性神经根炎、狼疮性肾炎,增殖性肾炎,Wegener氏肉芽肿等。
阿比多尔片
治疗由A、B型流感病毒等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吲哚美辛巴布膏
用于缓解局部软组织疼痛,如 (1)运动创伤(如扭伤、拉伤、肌腱损伤等)引起的局部软组织疼痛。 (2)慢性软组织劳损(如颈部、肩背、腰腿等)所致的局部酸痛。 (3)骨关节疾病(如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等)的局部对症止痛治疗。
氢溴酸樟柳碱注射液
血管性头痛,视网膜血管痉挛,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急性瘫痪,震颤麻痹,有机磷农药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