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容易皮下出血
补充说明:容易皮下出血
a******W 2014-09-08 10:25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容易皮下出血可以考虑维生素K补充、血小板功能增强剂、血小板输注、凝血因子替代疗法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应尽快就医以评估出血风险并接受适当治疗。
1.维生素K补充
通过口服或注射方式给予患者合成型或天然存在的维生素K制剂,通常为一日一次。维生素K是合成凝血因子II、VII、IX和X所必需的辅因子,其缺乏导致上述凝血因子合成障碍,引起凝血功能异常。补充维生素K可纠正凝血功能紊乱,从而减少皮下出血的风险。
2.血小板功能增强剂
血小板功能增强剂包括肾上腺素及其衍生物、去甲肾上腺素等,可通过增加血小板活化来提高血液凝固能力。这类药物通常作为口服或外用贴片进行治疗。这些药物能够促进血小板聚集和黏附,改善微循环状态,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预防及减轻皮下出血现象。
3.血小板输注
当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低于一定阈值时,需要紧急输入同种异体血小板产品以提升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血小板输注适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症以及因手术或其他侵入性操作可能导致严重出血的情况。对于存在易出血倾向的患者,适当应用血小板输注可降低出血风险。
4.凝血因子替代疗法
通过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等方式将含有特定凝血因子的药物如新鲜冷冻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等引入患者体内以恢复正常的凝血功能。此方法适合治疗遗传性或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针对易发生皮下出血的问题,针对性地补充缺失的凝血因子有助于控制出血状况。
建议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血液凝固障碍。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也有助于维护身体健康。
2024-03-02 06:33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这种情况由于身体的免疫力低下,血液里的毒素淤积于皮下,皆由外界刺激引起的,想彻底 治愈,建议你用中医的疗法,运用有针对性的中药调理是可以治愈的.
2014-09-08 10:25
举报向医生提问
维生素K(VitaminK,简称VitK)又称抗出血维生素,是具有叶绿醌生物活性的α,甲基-1,4-萘醌衍生物的总称,体内包括VitK1(叶绿醌)和VitK2(甲基萘醌类)。VitK1的化学形式是2-甲基-3-植基1,4-萘醌,也称为2-甲基-3-叶绿基-1,4-萘醌;而VitK2(简写为MK-n)为系列化合物,统称为甲基萘醌类,其侧链有一不饱和的多异戊烯基,根据侧链长短的不同有多种形式,最常见的是侧链上有6~10个类异戊二烯基的甲基萘醌(从MK-6到MK-10),其结构式如图1。此外,体外合成的VitK3(2-甲基-1,4-萘醌)本身不具备活性,在体内肝中可被烷化为MK4而有生物活性。 VitK是萘醌的衍生物,耐热、耐酸,为脂溶性维生素,不溶于水,但易被阳光和碱所破坏。VitK1为鲜黄色油状物,VitK2为鲜黄色结晶,可溶于甲醇、丙酮、苯、石油醚、氯仿等,VitK3为黄色结晶,溶于四氯化碳、氯仿、植物油、丙酮、苯和乙醇。VitK的衍生物如VitK3磷酸酯,琥珀酸酯或亚硫酸氢盐均为水溶性,而甲基荼氧醌乙酸酯对光不敏感。
相关症状: 维生素K缺乏
注意事项: 不合宜人群-一般无特殊人群 检查前禁忌-一定要配合医生把姓名写正确,工整,避免同名或相类似名混淆带来不便。注意了这些,抽血会更方便、更迅速,能更好地为自己节约...
医院参考价:¥29-¥70
参芪颗粒
升白护髓、补气养血、健脾益肾、增强免疫,适用于肿瘤患者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贫血等症,并适用于脾肾亏虚、免疫力低下的治疗,具有控制各种肿瘤的复发与转移作用。可以与放化疗配合使用。
转移因子胶囊
用于治疗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对恶性肿瘤可作为辅助治疗剂(主要用于肺癌,鼻咽癌,乳腺癌,骨肉瘤等);免疫缺陷病(如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症及慢性皮肤粘膜真菌病有较好的疗效)。
咖啡酸片
用于外科手术时预防出血或止血,以及内科、妇产科等出血性疾病的止血。也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
转移因子口服溶液
临床用于治疗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对恶性肿瘤可作为辅助治疗剂(主要用于肺癌,鼻咽癌,乳腺癌,骨肉瘤等);免疫缺陷病(如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症及慢性皮肤粘膜真菌病有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