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肾内科> 慢性肾衰> 中药治慢性肾衰竭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中药治疗慢性肾衰竭可以考虑补阳还五汤、六味地黄丸、肾气丸等滋阴补肾的药物,或者健脾利水方、清热解毒方等。如果症状没有改善甚至加重,应尽快就医以避免病情恶化。
1.补阳还五汤
补阳还五汤由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生地黄、炙黄芪组成,加水煎煮后服用。此方具有活血化瘀、补益气血的功效,对于改善慢性肾衰竭引起的血液循环不畅有帮助作用。
2.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主要成分为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牡丹皮,患者可口服,每次8丸,每日3次。此药物能够滋阴补肾,从而缓解因肾虚所致的腰膝酸软、头晕目眩等症状,有助于辅助治疗慢性肾衰竭。
3.肾气丸
肾气丸由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丹皮、泽泻、桂枝、牛膝、车前子组成,患者需要遵医嘱用药。本品具有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的作用,适用于慢性肾衰竭伴随水肿、尿少、乏力、腰痛等症状时使用。
4.健脾利水方
健脾利水方包括党参、白术、茯苓、陈皮、半夏、厚朴、枳实、甘草等中药材,以上药材配伍后用水煎服。此方可起到健脾祛湿、行气利水的效果,有利于促进体内水分代谢,辅助改善慢性肾衰竭所引起的浮肿现象。
5.清热解毒方
清热解毒方由金银花、连翘、蒲公英、板蓝根、大青叶等中药组成,上述中药经水煎取汁后分多次服用。此方能清除体内的热邪和毒素,可用于缓解慢性肾衰竭患者的发热、口渴、舌红苔黄等症状。
在应用传统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时,应严格遵循医生指导,定期复查肾功能指标,监测病情变化。饮食方面宜清淡易消化,避免高盐食物如腌制品,以免加重肾脏负担。

2024-02-22 09:44

举报

医生回答(1)

吴楚英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您好,一般临床是对症治疗。 建议您拿此方向医生咨询,结合您的具体的病情进行辅助治疗。 下面介绍七种中药的方法。 一、中药内服 尿毒症病程缠绵,病机错综复杂,并分不同阶段,治疗时一定要根据疾病的特点辨证论治,一般可选用生黄芪、附子、虫草、仙灵脾、巴戟天、姜半夏、丹参、车前子、苏梗、黄连、大黄、桃红、当归、红花等温肾泻浊、化瘀清利等药物,这些药物能扶正固本,活血化瘀,祛邪而不伤正气,有推陈出新,改善肾血流量,降低尿素氮、血肌酐,纠正酸中毒等作用,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机体代谢及免疫功能,加快毒性物质的排泄,阻止肾小球的进一步损害,抑制尿素氮、肌酐的升高,促进血色素的升高。 二、穴位敷贴 将生大黄、丹参、益母草、薏米仁、川芎、甘遂加工成粗末混匀,用香油浸泡放置沙锅里熬至膏状。贴于肾俞及关元穴位,使药物通过皮肤渗入并刺激穴位,经经络直接作用于肾腧,从而达到温肾、活络、利尿、清浊之功效。本法临床应用极为广泛,其优点是不经消化道吸收,不发生胃肠道反应。 三、中药灌肠 此方法有一定的结肠透析作用,是清除体内氮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为口服药物的补充,尤其对不能口服药物的病人更为适宜。一般选用大黄、附子、生牡蛎、土茯苓、蒲公英以通腑泄浊,促进毒素从肠道排泄,抑制蛋白分解,同时增加肠的蠕动,防止肠道内毒素吸收,促进体内有毒物质排出,有利于减轻健存肾单位的负荷,从而控制血肌酐、尿素氮等毒性物质的升高。 四、脐疗 脐在胚胎发育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皮下无脂肪组织,脐下腹膜血管丰富。敷脐疗法就是将药物敷置于脐眼或脐部,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疗法,由于脐与诸经相通,能使经气循环并交通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将药物以循环直趋病所,从而驱除病邪,促进机体康复。本法是将大黄、附子、细辛、黄芪、益母草、车前子制成丸剂,敷于脐部,使药物经脐进入血液,发挥药物的作用,起到滋补脾肾、降浊排毒、消肿利水的治疗作用。 五、药浴 一般多选用易透过皮肤进入体内发挥作用的药物。如麻黄、桂枝、羌活、丹参、红花、川芎、防风、细辛等,它借助药浴水的温热效应,将药物成分直接作用于体表,由于体表皮肤温度升高,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使血液和淋巴液的循环,使毒物随汗液排泄增多,故可使已经受损伤的肾脏有机会自行恢复,尿量增多,水肿消退,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目前研究表明,麻黄能改善肾血流量,红花能改善循环功能,而起到利尿作用。由于体内水分大量排出,水肿消退,尿素氮、肌酐得以排出体外,不仅恶心呕吐症状缓解,还能迅速改善高血钾症状带来的危险,起到皮肤透析的作用。 六、药带 用大黄、丹参、黄芪、生附子、川芎等中药加工后,装入腰带样的布袋中,缠于腰部使药物直接作用于人体发病部位,可使经络通畅,降邪去毒,泻肺利水,保护肾气,活血养血,化湿解毒,降低血中尿素氮、肌酐。本疗法一般日夜缠缚,如影响睡眠,可在睡时取下。此疗法流传许久,具有操作简便、无副反应等优点。 七、食疗 尿毒症期蛋白质在体内分解代谢、能产生许多对人体有毒有害的物质,因此采用低蛋白饮食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蛋白质每日不宜超过每公斤体重0.5克,多选用高生物价的优质蛋白质,如鸡蛋、牛奶、少量瘦肉等。多吃薯类,少吃含植物蛋白高的米饭、面食。不宜食黄豆及其制品,这样可减少尿素氮、肌酐的产生,减轻肾功能负担,缓解肾功能的进一步恶化。尿量减少时不宜食用含钾较高的食物,如海带、蘑菇、扁豆、香蕉、橘子、菠菜等。这是因为尿量减少体内钾离子不易排出体外,使血钾增高,当血钾增高时可造成心脏骤停,同时少吃高磷食物,多吃含钙、铁丰富的食物,以防止脱钙,改善贫血状态。

2014-09-08 21:2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尿毒症

尿毒症实际上是指人体不能通过肾脏产生尿液,将体内代谢产生的废物和过多的水分排出体外,引起的毒害。现代医学认为尿毒症是肾功能丧失后,机体内部生化过程紊乱而产生的一系列复杂的综合征。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称为肾功能衰竭综合征或简称肾衰。这个术语是PIORRY和HERITER在1840年描述了肾功能衰竭以后提出的。引起尿毒症的原因有: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结核、肾小动脉硬化、泌尿道结石、前列腺肥大、膀胱癌、红斑狼疮、糖尿病等。

推荐医生更多

夏群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