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 骨科> 内翻足> 婴儿足内翻治疗医

精选回答(2)

曾宪付 主任医师 随州市中医医院 三甲

擅长:对泌尿系结石,肿瘤,阳痿早泄,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疾病,普通外科,胆囊结石,胃溃疡,胃部肿瘤,痔疮的治疗有独特的见解。

提问

婴儿足内翻治疗医不好这种说法不准确,建议家长及时带婴儿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治疗。

足内翻是一种常见的足部畸形,是指患儿的足部内侧肌肉和外侧肌肉的肌腱出现了挛缩,导致患儿足部的内侧纵弓出现塌陷,同时伴有足部的活动障碍。婴儿足内翻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药物因素、外伤因素、脑瘫因素等原因导致的。如果患儿症状较轻,可以通过手法矫正、石膏固定等方式进行治疗。如果患儿症状较重,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治疗,如软组织手术、肌腱转移术等。

建议家长及时带患儿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患儿的饮食均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有利于身体恢复。

2019-03-06 11:42

举报

黄诚英 副主任医师 北流市人民医院

擅长:对内科常见病都可以进行初步诊断和治疗。

提问

新生儿期的足内翻是不需要治疗的,可以进行局部的按摩,进行被动的活动。如果效果不好,可以采用石膏或者支具固定。同时也是要适当地补充钙和维生素D,平时多晒太阳,或是选择矫正器来进行矫正治疗。

2018-03-08 22:16

举报

医生回答(2)

姚李成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婴儿足内翻的治疗可以考虑穿戴支具、物理疗法、矫形鞋垫或矫形外科手术等方法。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
1.穿戴支具
通过定制的脚踝支撑器或夜间固定装置,在睡眠时保持足部处于正确位置。支具有助于稳定并逐渐纠正畸形,减少肌肉紧张,防止进一步加重。适用于轻度至中度足内翻。
2.物理疗法
由专业康复师指导开展一系列针对性锻炼,包括被动牵拉、主动练习及平衡训练。物理疗法旨在增强小腿肌肉力量、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并促进自然矫正。适合各阶段患者。
3.矫形鞋垫
选择合适的鞋垫类型,并按医生建议调整其硬度和高度;配合日常穿着使用。鞋垫可提供额外支持、帮助分散压力,并可能对轻微至中度足内翻有效果。
4.矫形外科手术
经评估后决定是否需要手术干预;通常采用开放性切口技术进行矫正。手术目的是纠正骨骼结构异常,长期效果取决于个体差异以及术后管理。对于严重或复杂的病例是首选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监测患儿的足部发育情况,避免长时间站立或走路过度疲劳,以免加剧足内翻的程度。

2024-02-07 18:20

举报

许若彬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您好,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应早期治疗,原则上松软型以保守治疗为主,一般生后1个月开始治疗。生后一个月进行石膏疗法,每1~2周换一次石膏,一般需半年至1年之久,要注意石膏护理。如畸形仍无好转,则手术治疗。僵硬型以手术治疗为主,通常于生后6个月开始治疗,术后石膏固定3个月,去掉石膏后,白天穿矫形鞋,夜间用支架保护1~2年,坚持随访看儿童骨科医生直至术后约2年,这是防止畸形复发的重要保证。若能坚持治疗,均能够得到满意疗效。最好去三甲医院进行治疗。

2014-10-02 16:5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足内翻

足内翻是一种发育性畸形,在孩子一出生时就能发现。足内翻可以发生在单足或双足。

  • 症状起因: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足的肌腱和韧带(后侧和深部的)发育出现故障,未能与足部其他的肌腱韧带的发育保持同步,其后果是这些肌腱和韧带将足的后内侧牵拉向下,导致足向下向内扭转。足部的各块骨头因此处于异常的位置上。足部内翻,僵硬,并且不能回到正常的位置。

  • 可能疾病: 先天性高弓足 脊膜膨出与脊膜脊髓膨出 腓总神经损伤 隐性脊柱裂 高弓足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骨科

适用药品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

1.重症抑郁(MDD)的治疗:重症抑郁主要表现显著或持久的情绪低落或燥动情绪(至少持续2周),主要包括以下症状:情绪低落、兴趣减少、体重或食欲明显变化、失眠或嗜睡、精神运动兴奋或迟缓、过度疲劳、内疚或自卑感、思维迟缓或注意力不集中、自杀企图或念头。2.广泛性焦虑(GAD):表现为过度的焦虑和烦恼,至少持续6个月。主要有以下症状:烦燥不安、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兴奋、肌肉紧张和睡眠障碍

二维三七桂利嗪胶囊

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及其后遗症。

盐酸乙哌立松片

中枢性肌肉松弛药。1.用于改善下列疾病的肌紧张状态:颈背肩臂综合症,肩周炎,腰痛症;2.用于改善下列疾病所致的痉挛麻痹:脑血管障碍,痉挛性脊髓麻痹,颈椎病,手术后遗症(包括脑、脊髓肿瘤),外伤后遗症(脊髓损伤、头部外伤),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婴儿大脑性轻瘫,脊髓小脑变性症,脊髓血管障碍,亚急性脊髓神经症(SMON)及其它脑脊髓疾病。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

用于治疗血管性或外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脊髓损伤;脑萎缩脑梗死脑出血,脑损伤小儿脑瘫,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小儿周围神经炎帕金森氏病糖尿颅神经病变;糖尿周围神经病变;周围神经病变。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