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待分诊> 幼儿口齿不清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幼儿口齿不清可以考虑采用语言训练、语音疗法、口腔肌肉锻炼、吞咽功能训练、认知行为疗法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及时就医以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治疗。
1.语言训练
通过专业的言语听觉评定、构音评估及家庭参与,制定个性化教育计划,提供一系列针对性强的语言训练活动。此措施旨在改善幼儿的发音清晰度和流利程度,减少口齿不清现象。适合于所有存在口齿不清问题的幼儿。
2.语音疗法
由持证言语-语言病理学家设计并执行一系列针对特定发音错误的纠正练习,通常在个体或小组环境中进行。该措施专注于识别并纠正导致口齿不清的具体语音障碍。适用于有明确语音问题的幼儿。
3.口腔肌肉锻炼
采用一系列针对咬合肌、舌肌和软腭的强化训练方法,如鼓腮、吹气球等,每日在家完成一定量的练习。这些锻炼有助于增强口腔肌肉力量和协调性,从而改善发音准确性。适合所有因口腔肌肉发育问题引起的口齿不清幼儿。
4.吞咽功能训练
由康复医师指导进行吞咽反射建立及控制能力提升的相关训练项目,包括摄食训练和体位调整训练。目标是恢复或改善吞咽功能异常造成的进食困难及相关并发症。针对吞咽障碍所致口齿不清儿童的有效干预手段。
5.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医生运用认知重构、放松技巧等策略,在个体或团体设置下协助家长引导孩子改变对清晰说话的错误观念。此措施着眼于调整幼儿对口齿不清的认知评价,减少其自我压力。适用于存在显著心理因素影响者。
此外,建议定期监测孩子的进展,如有必要可考虑转诊至专业机构接受进一步评估和治疗。同时,应鼓励孩子多参加社交活动,以促进语言习得和自信心的建立。

2024-01-11 19:26

举报

医生回答(1)

李茂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幼儿口齿不清。一种是内生的(自我产生的)言语发生机制的改变,另一种是在言语发生时接受特定的某些外在的言语反馈.内生的减少口吃的方法,比如用怪异的腔调说话,拖长语音,柔和发音,以及其他基于言语动力的矫正方法.由于内生的引发流畅性的方法,通常与言语发生机制相关,一些矫正后的口吃者,其流畅的说话方式被认为听起来不自然,可能需要大量的认知方面的努力来维持这种说话,并且很难在现实生活的说话情境中持续运用.最有效的提高流畅性的改变言语反馈方法,利用了“第二言语信号”,即在说话者产生的第一言语信号同时呈现离散的言语信号,并且包含了与说话者的第一言语信号相近的言语动作.与内生的引发流畅性的方法不同的是,利用改变言语反馈(ASF)的外在的方法,已被证明可以使口吃者立即产生稳定的,自然的流畅言语,基本不需要认知上的努力,尽管有时效果不能持续.

2014-10-07 23:4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口吃

口吃多发生于儿童,50%的口吃患者于5岁前发病,而1~3岁的小儿在情绪紧张时出现一时性的口吃是比较多见的。一般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改善或消失,少数可持续至成年。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