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血液科> 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是怎么得的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溶血性贫血可能是由遗传性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地中海性贫血、巨球蛋白血症或镰状细胞贫血等疾病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遗传性溶血性贫血
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特定基因突变导致红细胞结构或功能异常所致。这些异常包括红细胞膜缺陷、酶缺乏等,使红细胞易于溶解。针对遗传性溶贫的治疗可能涉及骨髓移植或特定基因疗法。
2.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由机体产生破坏自身红细胞的抗体引起,这些抗体会错误地攻击正常红细胞,导致它们过早破裂和溶解。常用治疗方法为糖皮质激素,如或甲泼尼龙,以及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
3.地中海性贫血
地中海性贫血是由一种或多种珠蛋白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导致血红蛋白合成不足或异常,红细胞容易受到氧化损伤而溶血。轻型地中海性贫血无需特殊治疗,重型可进行输血和去铁治疗。
4.巨球蛋白血症
巨球蛋白血症是一种血液淋巴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其特征是无痛性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贫血、高黏滞血症、出血倾向、神经系统损害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硼替佐米、氟达拉滨等药物进行化疗。
5.镰状细胞贫血
镰状细胞贫血是由于血红蛋白分子中的一个氨基酸残基被另一种氨基酸替代,使得红细胞在缺氧状态下变成镰刀形,失去正常的柔韧性,易发生破裂。镰状细胞性贫血可通过降低溶血的方法来缓解病情,例如减少氧气消耗量、增加氧气供应量等。
建议定期进行全血细胞计数、血生化检查以及不规则凝集素试验以监测溶血性贫血的情况。对于镰状细胞贫血患者,应避免处于低氧环境,以免加重病情。

2024-02-19 11:42

举报

医生回答(1)

姚李成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寿命缩短),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祝您好运!

2014-10-11 14:5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系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如要骨髓能够增加红细胞生成,足以代偿红细胞的生存期缩短,则不会发生贫血,这种状态称为代偿性溶血性疾病。许多疾病如慢性贫血、肾性贫血、叶酸、维生素B12缺乏,甚至缺铁性贫血都会有红细胞的破坏过多,但溶血性贫血则是指红细胞破坏过多、过快为导致贫血之主要因素。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