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妊娠期蛋白尿原因
补充说明:妊娠期蛋白尿原因
a******W 2014-10-11 23:07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妊娠期蛋白尿可能由肾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狼疮性肾炎、先兆子痫等引起,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获得适当的诊疗措施。
1.肾炎
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肾脏免疫炎症反应,可引起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的增加,蛋白质漏出增多。这会导致血中的白蛋白浓度降低,从而出现蛋白尿。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利尿剂进行治疗,如氢、螺内酯等。
2.糖尿病肾病
高血糖状态导致微血管病变,肾脏毛细血管壁增厚、基底膜增生,使肾小球滤过膜受损而发生蛋白尿。控制血糖是治疗的关键,可通过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注射来实现,例如二甲双胍、格列齐特等。
3.高血压肾病
长期未控制好的高血压会对肾小球造成持续压力,使其硬化并失去正常功能,导致蛋白尿。常用药物包括ACE抑制剂和ARB类药物,如卡托普利、厄贝沙坦等,以降低血压和减少蛋白尿。
4.狼疮性肾炎
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当其累及肾脏时会引起免疫复合物沉积,导致肾小球损伤和蛋白尿。治疗通常需要联合应用免疫调节剂和激素,如、环磷酰胺等。
5.先兆子痫
先兆子痫是妊娠期间特有的并发症,由于胎盘产生一种叫做胎盘生长因子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可以刺激母体产生一种叫做血管紧张素Ⅱ的物质,进而收缩外周动脉,升高血压,同时也会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导致蛋白尿。对于轻度蛋白尿的孕妇,首先应考虑生活方式干预,如低盐饮食;重度蛋白尿则需遵医嘱用拉贝洛尔、硝苯地平等药物控制血压。
建议定期监测血压和尿液分析,以评估病情变化。必要时,还应进行肾功能测试和尿微量白蛋白检测,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肾脏问题。
2023-12-29 06:51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您好,怀孕早期是胎儿存活的关键时期,如果出现流产或者胎儿停止发育等情况,所以早期应该注意观休息,饮食等问题,早期宝宝对营养的要求是不高的。在怀孕前4个月您可以多吃水果和蔬菜,按平常饮食就可以了,尽量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还有带发性食物也尽量少吃比如鲤鱼,鳖,狗肉等,4个月后应该开始注意加强钙质,铁等营养物质的摄入,注意休息,有不适的症状及时去医院就诊检查。
2014-10-11 23:07
举报向医生提问
正常肾小球滤液中含少量小分子蛋白质,含量20mg/100ml。通过肾小管再吸收,最后残留在尿液中蛋白质甚少,不超过70~100 mg/24h。用普通尿常规检查测不出,当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加,普通尿常规检查即可测出,称蛋白尿。
症状起因:病因分类 一、按蛋白尿发生机理分 1.肾性蛋白尿 1)肾小球性蛋白尿 无论是原发还是继抓肾小球损害,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蛋白质。肾小球滤过膜有病变,基底膜增厚,孔隙增大,蛋白漏出增加,甚至分子量更大的球蛋白亦可漏出。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各型慢性肾小球肾炎,IgA肾炎,隐匿性肾炎。继发性见于狼疮肾等自身免疫性疾患,糖尿病肾病,紫癫性肾炎,肾动脉硬化等。代谢性疾患见于痛风肾。 2)肾小管性蛋白尿 是指肾小球滤过正常,肾小管重吸收障碍,最常见各种原因引起的间质性肾炎,肾静脉血栓形成,肾动脉栓塞,重金属盐类中毒等。此类尿蛋白量较肾小球性蛋白量少。 3)肾组织性蛋白尿 又称分泌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均正常,由于尿液形成过程中,肾小管代谢产生的蛋白质渗入尿液中所致,如肾小管拌和远曲肾小管产生的Tamm-Horsfall蛋白以蛋白(一种大分子糖蛋白),此种蛋白易形成管型和结石核心。 2.非肾性蛋白尿 1)体液性蛋白尿 又称溢出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功能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均正常,由于血浆中含有大量小分子蛋白质由肾小球滤过,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所致,如多发性骨髓瘤时,血浆中有大量轻链免疫球蛋白从尿中排出,称凝溶蛋白或称本一周蛋白(Benee.None protein)尿液加温至45~60℃,凝溶蛋白开始凝固,尿液浑浊,再继续加温至沸点时则溶解,尿液清凉,再冷却至60℃以下时又出现浑浊、沉淀或凝块。此试验是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最常用的方法。进而应多部位拍骨片,可发现骨质破坏(多在颅骨、肋骨、脊柱骨等)骨髓检查。可找到大量骨髓瘤细胞,是重要的确诊依据。 2)组织性蛋白尿 一些器官组织产生的蛋白经血液循环由肾小球滤出,从尿中排出,如恶性肿瘤尿中蛋白质,病毒感染产生的宿主蛋白等。 3)下尿路蛋白质混入尿液引起蛋白尿见于泌尿系统感染尼伤、泌尿道上皮细胞脱落和泌尿道分泌粘蛋白。 二、按蛋白尿的性质分 1.功能性蛋白尿 是一种轻度良性蛋白尿,原因去除后可很快消失,24h尿蛋白定量一般不超过0.5g,其产生机理目前尚不清楚,可能是肾脏受到内外因素影响引起肾血管痉挛、充血、肾小球滤过率增加所致,见于剧烈运动、长途行军、高温环境。发烧、严寒环境、精神紧张、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2.病理性蛋自尿 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蛋白尿,见于原发或继发肾脏疾患,一般尿蛋白量较多,尿沉渣中有红细胞、白细胞、营型,水肿,高血压等临床表现。 3.体位性蛋自尿 其特点蛋白尿的出现与体位有关,长期站立,行走,脊柱前凸等。体位蛋白尿是由于肾静脉扭曲或前凸的脊柱压迫左肾静脉,引起暂时的循环障碍所致,卧位1h尿蛋白消失或减少。疑有体位性蛋白尿时,分别测清晨起床前,起床后尿中蛋白量可出现显著差别。脊柱前凸引起者,嘱患者背靠墙直立 10 min后观察,若尿蛋白出现可确立诊断。诊断体位性蛋白尿应慎重,需长时间随访,一般观察5年以上,病情无变化、肾功能持续正常,方可诊断。一旦发现持续性蛋白尿存在、功能有损害时,应及时纠正诊断,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机 理 正常肾小球滤过膜允许分子量较小蛋白滤出如核糖核酸酶、溶菌酶、卵蛋白、肌肉释放的肌红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免疫球蛋白。尿中可有小于30 mg/min蛋白出现,但被肾小管几乎全部重吸收;当肾小球基底膜有损害时,基底膜增厚、孔隙增大,蛋白漏出增加或肾小管病变,蛋白再吸收能力下降,两者均可引起蛋白尿的增加。正常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带负电荷,故对带负电荷的蛋白质不易漏出称电屏障功能。基底膜的电屏障功能作用是很大的,有人提出肾小球壁固定负电荷减少,不仅会导致蛋白质大量进人泌尿腔,还会使分子较大的物质在系膜中积聚,甚至能影响循环中免疫复合物,使其在肾小球基底膜上沉积。
可能疾病: 结节性多动脉炎伴发的葡萄膜炎 结节性多动脉炎性巩膜炎 老年人尿路感染 肾小球肾炎 肾小管间质性肾炎葡萄膜炎综合征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泌尿、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