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如何摆脱忧郁
补充说明:如何摆脱忧郁
a******W 2014-10-13 12:42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摆脱忧郁可以考虑运动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学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来缓解症状。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1.运动疗法
定期参加有氧运动如跑步、游泳或团队运动,建议每周至少三次,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锻炼有助于释放内啡肽,改善心情;同时可转移注意力于身体活动上,减少消极思维。
2.认知行为疗法
由专业心理医生引导患者识别并改变负面思考模式,通常需要数周至数月时间。CBT帮助个体建立健康应对压力事件的方法,从而减少抑郁情绪;长期效益取决于是否能维持所学到策略。
3.心理动力学治疗
通过自由联想、梦境解析等方式深入探讨潜意识冲突,在安全氛围下逐步缓解压抑情感。此方法着重挖掘过往经历对当前问题的影响,促进个体自我认识及成长;适合处理深层心理问题引起之抑郁。
4.支持性心理治疗
提供倾听、共情和理解的空间,鼓励表达感受,但不主动给予特定建议。旨在增强社交联结感,减轻孤独感;适用于轻度至中度抑郁患者。
5.药物治疗
遵医嘱服用抗抑郁药如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或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NDRIs),需按处方规定的时间和剂量服用。SSRIs和NDRIs能够调节大脑神经递质平衡,缓解抑郁相关症状;开始治疗后应监测副作用并调整治疗方案。
除了上述治疗方法外,保证充足睡眠也是必要的,因为充足的睡眠可以帮助恢复精力,提高情绪稳定性。
2024-01-28 05:56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建议最好采用中药配合心理治疗可以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中药可以起到调理情绪,醒脑开窍、疏肝解郁、调理气血,调整机体的脏腑功能及平衡阴阳的作用。中药副作用小、标本兼治。同时配合心理治疗从根本上治疗疾病,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疾病反复发作的原因就是没有治疗心理因素,只有去除心理因素,才能达到根治。如果需要帮助可以与我联系或进入我的科室,祝早日康复。
2014-10-13 12:42
举报向医生提问
抑郁常见的表现是以情绪低落为主要特征,表现闷闷不乐或悲痛欲绝,持续至少2星期,另外还需伴有下述症状中的4项:(1)、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无愉快感;(2)、精力明显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3)、自信心下降或自卑,或有内疚感;(4)、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5)、食欲不振,体重明显减轻;(6)、有自杀或自杀的观念或行为;(7)、性欲明显减退;(8)、注意力集中困难或下降;(9)、联想困难,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抑郁心境一天中有较大波动,常以早上最重,然后逐渐减轻,到晚上最轻。
症状起因:一、遗传因素 如果家庭中有抑郁症的患者,那么家庭成员患此病的危险性较高,这可能是遗传导致了抑郁症易感性升高。其中双相抑郁症的遗传性更高些。然而,并非有抑郁症家族史的人都会得抑郁症,而且并非得了抑郁症的人都有家族史,这表明遗传给并非是唯一决定性的患病因素。 二、生物化学因素 证据表明,脑内生化物质的紊乱是抑郁症发病的重要因素。现在已知,抑郁症患者脑内有多种神经递质出现了紊乱;抑郁症患者的睡眠模式与正常人截然不同。另外,特定的药物能导致或加重抑郁症,有些激素具有改变情绪的作用。 三、环境因素和应激 严要的丧失,人际关系紧张,经济困难,或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这些都会促发抑郁症。有时抑郁症的发生与躯体疾病有关,一些严重的躯体疾病,如脑中风,心脏病发作,激素紊乱等常常引发抑郁症,并使原来的疾病加重。另外,抑郁症患者中有1/3的人有物质滥用的问题。 四、性格因素 有下列性格特征的人很容易患上抑郁症:遇事悲观,自信心差,对生活事件把握性差,过分担心。这些性格特点会使心理应激事件的刺激加重,并干扰个人对事件的处理。这些性格特征多是在儿童少年时期养成的,这个时期的精神创伤影响很大。 总之,抑郁症是遗传、心理和社会环境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应结合患者的情况具体分析。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心理
百乐眠胶囊
滋阴清热,养心安神。用于阴虚火旺型失眠症,症见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不眠、头晕乏力、烦躁易怒、心悸不安等。
舒肝解郁胶囊
疏肝解郁,健脾安神。适用于轻、中度单相抑郁症属肝郁脾虚证者,症见情绪低落、兴趣下迟滞、入睡困难、早醒、多梦、紧张不安、急躁易怒、食少纳呆、胸闷、疲乏无力、多汗、疼痛、舌苔白或腻,脉弦或细。
盐酸帕罗西汀片
治疗各种类型的抑郁,包括伴有焦虑的抑郁症反应性抑郁症。常见的抑郁症状:乏力,睡眠障碍,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和愉悦感,食欲减退。治疗强迫性神经症。常见的强迫症:感受反复和持续的可引起明显焦虑的思想、冲动或想象,从而导致重复的行为或心理活动。治疗伴有或不伴有广场恐怖的惊恐障碍。常见的惊恐发作症状:心悸,出汗,气短,胸痛,恶心,麻刺感和濒死感。治疗社交恐怖症社交焦虑症常见的社交焦虑的症状:心悸,出汗,气短等。通常表现为继发于显著或持续的对一个或多个社交情景或表演场合的畏惧,从而导致回避。治疗疗效满意后,继续服用本品可防止抑郁症、惊恐障碍和强迫症的复发。
米氮平片
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