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溶血性贫血可能会伴随黄疸。
溶血性贫血是指红细胞在未成熟阶段就被破坏,寿命缩短,超过了骨髓造血的补偿能力。此时,衰老的红细胞会提前被脾脏和其他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的细胞吞噬并分解,释放出大量的血红素。血红素会被转化成胆红素,并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肝脏进行代谢。正常情况下,胆红素会被肝细胞摄取并通过尿胆原的方式排出体外;但在溶血性贫血的情况下,由于大量红细胞的破坏,会导致胆红素产生过多,超出肝脏处理的能力,使其不能及时转化为可溶性的胆红素并随尿液排出,从而形成黄疸。
如果患者存在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等疾病时,可能会出现溶血性贫血伴随黄疸的现象。这些疾病都可能导致红细胞形态异常或功能障碍,进而引发溶血反应。
针对溶血性贫血伴随黄疸的情况,应避免摄入可能加重肝脏负担的食物和药物,以免影响胆红素的代谢与排泄。

2024-03-10 09:06

举报

医生回答(1)

曹斯华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急性溶血性贫血起病急骤、可突发寒战、高热、面色苍白、腰酸背痛、气促、乏力、烦躁、亦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道症状。由于贫血,缺氧、严重者可发生神志淡漠或昏迷,休克和心功能不全。

2014-10-14 16:3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系指红细胞破坏加速,而骨髓造血功能代偿不足时发生的一类贫血。如要骨髓能够增加红细胞生成,足以代偿红细胞的生存期缩短,则不会发生贫血,这种状态称为代偿性溶血性疾病。许多疾病如慢性贫血、肾性贫血、叶酸、维生素B12缺乏,甚至缺铁性贫血都会有红细胞的破坏过多,但溶血性贫血则是指红细胞破坏过多、过快为导致贫血之主要因素。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