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不孕不育> 不孕不育> 多囊卵巢> 预防多囊卵巢综合症

医生回答(5)

陈家熙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预防多囊卵巢综合征可以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平衡饮食、规律运动、荷尔蒙治疗以及中药调理等方法来实现。
1.生活方式调整
通过改善生活习惯来减轻体重和控制血糖水平,进而降低雄激素水平和胰岛素抵抗。建议减少高糖、高脂食物摄入,增加蔬菜水果比例,保持规律作息。
2.平衡饮食
合理搭配膳食结构,减少高热量、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量,有助于维持正常体重,降低发生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风险。提倡食用富含维生素B6、E及纤维素的食物如全麦面包、燕麦片等;同时可适量补充鱼虾类、瘦肉等优质蛋白质源以满足机体需要。
3.规律运动
规律运动可以促进新陈代谢,消耗多余脂肪,有助于调节内分泌系统功能,降低患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风险。建议每周至少进行3-4次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
4.荷尔蒙治疗
荷尔蒙治疗主要是为了纠正体内激素失衡状态,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来达到目的。常用药物包括口服避孕药、黄体酮类制剂等,在医师指导下使用以确保安全有效。
5.中药调理
中医认为多囊卵巢综合征与肾虚、肝郁、痰湿等因素有关,因此采用补肾益气、疏肝解郁、祛湿化痰等中药方剂进行调理。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柴胡疏肝散合六味地黄丸加减或二陈汤加减等中药方剂进行调理。
如果症状持续存在或加重,建议及时就医以便获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2024-01-09 18:06

举报

田金环 主任医师 郑州天伦不孕不育医院

擅长:近30年专注多囊卵巢、卵巢早衰、内分泌失调等不孕症的治疗与研究至今为此已成功帮助9258个不孕家庭实现生儿育女梦最快怀孕仅治21天

提问

多囊卵巢综合症一般指的是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可以通过饮食调理、运动调理、药物治疗、作息调理、心理调节等方式进行预防。

1、饮食调理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合理饮食,避免过多食用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可以多吃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比如苹果、菠菜、芹菜等,补充身体所需要的营养。

2、运动调理

患者平时也要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比如跑步、游泳、跳绳等,能够促进体内脂肪的燃烧,同时也可以促进体内的新陈代谢,对于预防多囊卵巢综合征也有一定的帮助。

3、药物治疗

如果患者已经出现了月经紊乱的情况,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地屈孕酮片、黄体酮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补充体内所需要的雌激素,改善月经紊乱的情况。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服用醋酸环丙孕酮片、螺内酯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降低雄激素的作用。

4、作息调理

患者平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也可以起到辅助预防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作用。

5、心理调节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可以多与家人朋友交流和沟通,缓解压力。

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16-03-18 15:10

举报

王静 主治医师 郑州天伦不孕不育医院

擅长:擅长治疗由输卵管堵塞、子宫内膜异位、排卵障碍、宫腔粘连、多囊卵巢综合症等不孕症,而且精通国际6-3-1诊疗体系在不孕不育中运用及各种妇科肿瘤高难度手术操作

提问

多囊卵巢是属于内分泌性紊乱疾病。多囊卵巢综合症是一种卵泡发育障碍、胰岛素抵抗、雄性激素分泌过多的一种内分泌失调代谢疾病。典型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月经紊乱,闭经,无排卵,多毛,肥胖以及不孕等,多囊卵巢综合症也是造成女性不孕非常常见的病因。轻度多囊卵巢综合症可已采取药物调理内分泌促排卵治疗,病情较重者可以进行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治疗。

2014-10-18 10:05

举报

张秀清 主任医师 沈阳九州医院,

擅长:输卵管(粘连、阻塞、积水、吻合)整形术等

提问

你好,月经第三天的内分泌检查结果参考排卵期的结果,多囊一般都是由轻到重发展的,需要先调节月经和内分泌的情况,然后复查,有优势卵泡可以促排怀孕,祝你健康。

2014-10-18 08:59

举报

李茂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多囊卵巢综合症是由于雄激素过高导致雌孕激素水平异常引发排卵障碍从而导致不孕的内分泌异常性疾病疾病,其临床表现包括月经失调、闭经、无排卵、不孕、肥胖、多毛、等。 如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或没有效果可以次用腹腔镜卵巢打孔术一次性治愈,这是一种微创治疗方式,优点是不开刀、损伤小、恢复快能够一次性治愈,术后可以尽快怀孕

2014-10-17 19:0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月经疹 (孕酮自身免疫性皮炎)

月经疹是一种与月经周期有关而出现的皮疹。以每逢月经来潮前1~3天,其四肢、躯干局部或多处出现红斑、丘疹、风团、水疱、大疱、糜烂、渗液、自觉瘙痒,随着月经的结束皮疹自然减退和消失。一般认为与月经来潮前,卵巢分泌的孕酮骤增而引起的变态反应有关。

推荐医生更多

李瑾华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天津爱维医院

吴秀芝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常州花园医院妇科

韩筱兰 主任医师

提问

兰州仁和医院

蒲春芳 主治医师

提问

兰州仁和医院

马春云 主治医师

提问

兰州仁和医院

陈晓红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兰州仁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