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肿瘤科> 胃癌> 胃蛋白酶原1偏低的原因

精选回答(1)

姚学华 副主任医师 龙口市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擅长: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胃炎,肠炎,肺炎,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等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提问

胃蛋白酶原1偏低可能是饮食不当、胃炎、胃溃疡、胃肠功能紊乱、胃癌等原因导致的,建议患者根据引起的原因对症治疗。

1、饮食不当

如果患者平时不注意饮食,经常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等,可能会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酸分泌过多,从而出现胃蛋白酶原1偏低的情况。建议患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可以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如西红柿、苹果等。

2、胃炎

胃炎是因为多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急性或慢性炎症所致,患者会出现中上腹疼痛、腹胀、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检查时会出现胃蛋白酶原1偏低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平时患者还要注意避免暴饮暴食,以免加重病情。

3、胃溃疡

胃溃疡通常是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所引起的,患者会出现胃部疼痛、食欲不振、餐后腹胀等症状,检查时也会出现胃蛋白酶原1偏低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雷尼替丁片、法莫替丁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还要注意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花椒等。

4、胃肠功能紊乱

如果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体内激素分泌紊乱,从而诱发胃肠功能紊乱,会出现反酸、嗳气、恶心等症状,检查时会出现胃蛋白酶原1偏低的情况。患者可遵医嘱口服多潘立酮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药物进行改善,还要放松心情,避免精神压力过大。

5、胃癌

胃癌是发生在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通常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不良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消化不良、呕血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放疗、化疗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18-03-13 07:36

举报

医生回答(2)

刘罗云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胃蛋白酶原1偏低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自身免疫性胃炎或胃癌等疾病有关。这些情况可能导致胃黏膜受损,影响胃蛋白酶原的合成和分泌。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确定具体原因,并接受相应治疗。
1.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可在胃内产生毒素刺激胃黏膜,导致炎症反应和损伤,进而影响胃蛋白酶原的合成和分泌。胃蛋白酶原主要由主细胞在胃酸作用下裂解而形成,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导致胃酸分泌减少,从而降低胃蛋白酶原的浓度。根除幽门螺杆菌后,随着胃黏膜炎症的改善,胃蛋白酶原水平通常会恢复正常。
2.慢性浅表性胃炎
慢性浅表性胃炎时,由于胃黏膜受到炎症刺激,胃黏膜上皮细胞受损,导致胃蛋白酶原的合成和分泌减少。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奥美拉唑、雷贝拉唑等药物进行治疗。
3.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发生萎缩,胃壁细胞数量减少,胃酸分泌下降,影响胃蛋白酶原的合成和分泌。针对萎缩性胃炎的治疗方法包括补充胃酸制剂如西沙必利片、多潘立酮片等促进消化,以及补充胃蛋白酶原缺乏的营养素如锌、镁等。
4.自身免疫性胃炎
自身免疫性胃炎是由机体免疫系统对胃黏膜细胞的攻击引起的炎症反应,胃黏膜细胞受损后,胃蛋白酶原的合成和分泌也会受到影响。对于自身免疫性胃炎,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通过口服补充维生素B12来纠正贫血,同时可以遵医嘱服用硫糖铝凝胶保护胃黏膜。
5.胃癌
胃癌的发展可能导致胃黏膜组织结构改变,影响胃蛋白酶原的合成和运输。治疗胃癌的主要方法是手术切除肿瘤,必要时辅以化疗或放疗,常用化疗药物有替吉奥胶囊、氟尿嘧啶注射液等。
建议定期复查胃蛋白酶原水平监测病情变化,还可进行胃镜检查以评估胃黏膜状况。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辛辣食物,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有助于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2024-01-07 08:34

举报

李周岚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通常情况下,约有1%的PG透过胃黏膜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进入血液循环的PG在血液中非常稳定。血清PG I和PG II反映胃黏膜腺体和细胞的数量,也间接反映胃黏膜不同部位的分泌功能。当胃黏膜发生病理变化时,血清PG含量也随之改变。因此,监测血清中PG的浓度可以作为监测胃黏膜状态的手段。
胃蛋白酶原是由主细胞合成的,并以不具有活性的酶原颗粒形式贮存在细胞内。当细胞内充满酶原颗粒时,它对新的酶原的产生有负反馈作用。分泌入胃腔内的胃蛋白酶原在胃酸的作用下,从分子中分离出一个小分子的多肽,转变为具有活性的胃蛋白酶。已激活的胃蛋白酶对胃蛋白酶原也有激活作用。
胃蛋白酶能水解食物中的蛋白质,它主要作用于蛋白质及多肽分子中含苯丙氨酸或酪氨酸的肽键上,其主要分解产物是胨,产生多肽或氨基酸较少。胃蛋白酶只有在酸性较强的环境中才能发挥作用,其最适pH为2。随着pH的升高,胃蛋白酶的活性即降低,当pH升至6以上时,此酶即发生不可逆的变性。

2014-10-19 00:4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胃蛋白酶

胃液中含PP和胃亚蛋白酶,两者活性比为4∶1,均由胃主细胞分泌,都是由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转变而来。PG依其电泳迁移率分为2组,称为PGⅠ和PGⅡ,均可释放入血,仅PGⅠ从尿中排出。PG在酸性胃液中具活性,pH大于5时失活。

推荐医生更多

孙少川 主任医师

提问

济南复大肿瘤医院

靳凤忠 主任医师

提问

济南复大肿瘤医院

孙宝友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济南复大肿瘤医院

侯百鸿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咸阳肿瘤医院

贾成 主治医师

提问

咸阳肿瘤医院

杨汉民 主任医师

提问

咸阳肿瘤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