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妇产科> 产科> 月痨> 月痨的症状

精选回答(2)

王凤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于运用中医中药治疗内科疾病、儿科疾病和妇科疾病,达于阴平阳秘,对心脑血管疾病、甲状腺结节和糖尿病及并发症有深入研究

提问

月痨一般是指产后月痨,产后月痨的症状一般有腰酸腹痛、头晕、心悸、盗汗、失眠等。

1、腰酸腹痛

产后月痨是指产妇在产褥期内,由于身体虚弱,受到风寒侵袭,导致子宫复旧不全,或是恶露排出不净等情况。由于产后月痨可能会导致产妇的子宫复旧不全,从而引起腰酸腹痛的症状,患者可以通过局部热敷的方式,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腰酸腹痛的症状。

2、头晕

产后月痨的产妇还可能会出现头晕的症状,主要是由于产后身体比较虚弱,气血不足,不能滋养头部所导致的。建议产妇平时多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头晕的症状。

3、心悸

心悸是指患者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如果产妇患有产后月痨,可能会导致体内气血不足,从而引起心悸的症状。建议产妇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柏子养心丸、天王补心丸等中成药进行调理。

4、盗汗

盗汗是指患者在睡眠时出现出汗的症状,多是由于阴虚内热、湿热郁蒸等原因所引起。产后月痨的产妇还可能会出现盗汗的情况,建议产妇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知柏地黄丸、六味地黄丸等中成药进行调理。

5、失眠

产后月痨的产妇还可能会出现失眠的症状,主要是由于产后心血不足,心神失养所导致的。建议产妇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安神补脑液、枣仁安神胶囊等中成药进行调理。

除此之外,还可能会出现怕冷、口干、尿频等症状,建议产妇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对症治疗。产妇在产后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激动。

2023-07-26 02:32

举报

董立斌 副主任医师 东莞市黄江医院

擅长:月经不调。阴道炎及性传播疾病。先兆流产。宫颈炎。盆腔炎。孕期监测,卵巢囊肿,异位妊娠。子宫肌瘤,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等

提问

你好,根据你的症状分析。月痨病。也称为月子病。是指凡妇女生产后,子宫内膜肌肉层浆膜层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或者产后出血过多,阴血亏虚。体质虚弱,免疫力减退,受伤的子宫内膜,一般情况在3到4周能够完全恢复好。在此期间男女同房的话,会产生子宫痉挛收缩。造成的免疫力下降。
一般情况下,产后42天子宫能够完全恢复到正常状态,如果这期间没有性生活,应该问题不大。

2018-09-27 08:26

举报

医生回答(2)

彭含蒂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月痨病的症状包括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通常在分娩后出现,严重程度因人而异。由于这些症状可能与严重的妇科疾病相关,建议立即就医以获得专业的评估和治疗。
1.腹痛
腹痛可能是由于生殖系统感染或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炎症反应导致肠道痉挛。疼痛通常位于下腹部,可能伴有腰酸背痛。
2.腹胀
腹胀可能由胃肠功能减弱、消化不良或盆腔充血引起。患者会感到腹部膨胀不适,伴随有气体积聚和排便不畅的感觉。
3.恶心
恶心可能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有关,也可能是由胃肠道痉挛或其他并发症所致。这种不适感常常发生在上腹部,伴随着食欲减退或厌恶特定食物。
4.呕吐
呕吐是身体对于异常情况如感染或组织损伤的一种防御性反应,此时可能会出现反射性的呕吐动作以排出有害物质。呕吐可能突然发生,且常伴有腹部不适或头晕。
5.发热
发热通常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感染的表现,当患有月痨时,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易受病原体侵袭而引发感染,进而出现发热的情况。体温通常会升高,可能伴有出汗或乏力等症状。
针对上述症状,建议进行妇科超声波检查以及血液学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和C-反应蛋白检测。治疗措施可能包括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药物,严重情况下可考虑手术治疗,如子宫肌瘤切除术。患者应保持充足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同时注意营养均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以促进身体恢复。

2024-01-02 19:47

举报

谢少尚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月家痨为民间医学的俗称,亦有称之为“月痨、干耳病、月子病”等的,各地称谓有别,均属中医积聚范畴(亦属类癌性疾病)。 凡妇女生产(正产、流产、刮宫、引产)后,子宫内膜肌肉层、浆膜层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一般要6—7个星期才能彻底恢复,在此期间,夫妻同房是导致该病的主要原因。该病以预防为主,产后6—7周内严禁性生活。一旦误染此病也不可怕,应及时治疗。

2014-10-22 19:4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积聚 (癥瘕、痞块、痃癖)

积聚之名,首见于《灵枢·五变》:“人之善肠中积聚者,……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如此,则肠胃弱,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内经》里还有伏梁、息贲、肥气、奔豚等病名,亦皆属积聚范畴。在治疗方面,《素问·至真要大论》提出的“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等原则,具有一般的指导作用。《难经》对积聚作了明确的区别,并对五脏之积的主要症状作了具体描述。《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将疟疾引起的症瘕称为疟母,并以鳖甲煎丸治之。《诸病源候论•积聚病诸候》对积聚的病因病机有较详细的论述,并认为积聚一般有一个渐积成病的过程,“诸脏受邪,初未能为积聚,留滞不去,乃成积聚”。《证治准绳·积聚》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疗是病必分初、中、末三法”的主张。  《景岳全书·积聚》则对攻补法的应用作了很好的概括,“治积之要,在知攻补之宜,而攻补之宜,当于孰缓孰急中辨之”。《医宗必读·积聚》把攻补两大治法与积聚病程中初中末三期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指出治积不能急于求成,可以“屡攻屡补,以平为期”,颇受后世医家的重视。《医林改错》则强调瘀血在积聚病机中的重要作用,对活血化瘀方药的应用有突出的贡献。  中医文献中的症瘕、痃癖以及伏梁、肥气、息贲等疾病,皆属积聚的范畴。根据积聚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西医的腹部肿瘤、肝脾肿大,以及增生型肠结核、胃肠功能紊乱、不完全性肠梗阻等疾病,当这些疾病出现类似积聚的证候时,可参阅本节辨证论治。

  • 多发人群:成年人

  •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500 —— 1000元)

推荐医生更多

李瑾华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天津爱维医院

吴秀芝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常州花园医院妇科

韩筱兰 主任医师

提问

兰州仁和医院

蒲春芳 主治医师

提问

兰州仁和医院

马春云 主治医师

提问

兰州仁和医院

陈晓红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兰州仁和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