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什么引起的
补充说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什么引起的
a******W 2014-10-22 22:28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能是胆红素生成过多、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胆汁排泄障碍、胆红素重吸收等原因所引起的。
1、胆红素生成过多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的黄疸,并且黄疸数值升高的速度较快,甚至会超过12mg/dL。如果新生儿在出生时胆红素生成过多,可能会导致肝脏功能发育不成熟,从而引起病理性黄疸。
2、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
如果新生儿在出生时出现肝脏胆红素代谢障碍,也可能会导致胆红素无法正常代谢,从而引起病理性黄疸。
3、胆汁排泄障碍
如果新生儿存在胆汁排泄障碍,会导致肠肝循环障碍,从而引起病理性黄疸。
4、胆红素重吸收
如果新生儿在出生后肠道内的菌群可能会产生胆红素,从而会导致胆红素重吸收增加,也可能会引起病理性黄疸。
5、其他原因
如果新生儿在出生后出现感染的情况,可能会导致体内的红细胞被破坏,从而引起病理性黄疸。
如果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通过蓝光照射的方式进行治疗,同时还可以遵医嘱使用茵栀黄口服液、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进行治疗。
2017-10-02 17:07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2)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能是由胆红素生成过多、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不足、胆汁排泄障碍、先天性溶血病、母乳喂养等病因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胆红素生成过多
由于红细胞破坏增加超过了肝脏摄取和处理胆红素的能力,导致未结合胆红素在血液中的浓度升高。可以通过光疗进行治疗,即使用特定波长的光线照射皮肤来帮助分解胆红素。
2.肝细胞处理胆红素的能力不足
当肝细胞发育不全或者受到损伤时,其摄取、结合和排泄胆红素的能力就会下降,从而引起胆红素水平上升。可遵医嘱用益生菌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调节肠道微生态环境,促进胆红素代谢。
3.胆汁排泄障碍
如果胆道发生梗阻,胆汁无法正常排出体外,则会导致胆红素逆流入血,引起血清总胆红素增高。可以考虑应用人血白蛋白进行治疗,以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减轻水肿,改善胆红素排泄。
4.先天性溶血病
由于遗传因素或其他原因导致红细胞寿命缩短,提前破裂释放出大量胆红素,超过肝脏的处理能力。如果是免疫性溶贫,可遵照医生的意见通过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的方式抑制自身抗体产生,进而达到治疗目的。
5.母乳喂养
母乳中含有葡萄糖醛酸苷酶,在新生儿小肠中能将胆红素转化为未结合胆红素,使它重被吸收并经血液循环到达肝脏。新生儿出生后应尽早开始母乳喂养,但需注意观察宝宝的黄疸情况,必要时暂停母乳喂养一段时间。
家长还要定期带孩子到医院复查,监测胆红素水平。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避免食用可能引起胆红素升高的食物,如猪肝等。
2024-01-25 10:08
举报新生儿黄疸是在新生儿时期出现皮、巩膜及黏膜黄染,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其病因特殊而复杂,严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常导致死亡和严重后遗症。病理性黄疸相对要比新生儿肺炎在预后上会严重但现在已经在积极治疗了请您配合好医生会有好的治疗效果的
2014-10-22 22:28
举报向医生提问
新生儿肺炎(pneumoniaofnewborn)是新生儿期感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较高。以弥漫性肺部病变及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其特点。大多数新生儿肺炎是生后感染引起的,称晚发型肺炎,主要是家庭中与新生儿密切接触的成员感冒或呼吸道感染后通过飞沫传播给新生儿的;少数是在宫内或分娩过程中感染的。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引起呼吸窘迫、甚至窒息,严重者会因为缺氧引起大脑损伤,留下永久的后遗症(如癫痫)。
磺胺嘧啶片
磺胺类药属广谱抗菌药,但由于目前许多临床常见病原菌对该类药物耐药,故仅用于敏感细菌及其他敏感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磺胺嘧啶(不包括该类药与甲氧苄啶的复方制剂)的适应症为:1.敏感脑膜炎球菌所致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治疗和预防。2.与甲氧苄啶合用可治疗对其敏感的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和其他链球菌所致的中耳炎及皮肤软组织等感染。3.星形奴卡菌病。4.对氯喹耐药的恶性疟疾治疗的辅助用药。5.为治疗沙眼衣原体所致宫颈炎和尿道炎的次选药物。6.治疗由沙眼衣原体所致的新生儿包含体结膜炎的次选药物。
胆石通胶囊
清热利湿,利胆排石。用于肝胆湿热,右胁疼痛,痞渴呕恶,黄疸口苦,以及胆石症、胆囊炎、胆道炎属肝胆湿热证者。
利肝隆颗粒
疏肝解郁,清热解毒。用于急、慢性肝炎,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对血清谷丙转氨酶,麝香草酚浊度,黄疸指数均有显著的降低作用,对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转阴有较好的效果。
硫唑嘌呤片
1.急慢性白血病,对慢性粒细胞型白血病近期疗效较好,作用快,但缓解期短;2.后天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系统性红斑狼疮;3.慢性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活动性肝炎(与自体免疫有关的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变;4.甲状腺机能亢进,重症肌无力;5.其他: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节段性肠炎、多发性神经根炎、狼疮性肾炎,增殖性肾炎,Wegener氏肉芽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