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头部脂溢性皮炎的治疗方法
补充说明:头部脂溢性皮炎的治疗方法
a******W 2014-10-23 20:23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头部脂溢性皮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一般治疗、外用药物治疗、口服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等,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进行治疗。
1、一般治疗
头部脂溢性皮炎可能是不注意头部卫生,导致头皮的皮脂分泌过多引起的,可能会出现局部瘙痒、脱屑等症状。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勤用温水清洗头部,保持头部清洁干燥。同时,患者还要注意避免用手抓挠患处,以免加重皮肤破损的情况。
2、外用药物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了局部瘙痒、脱屑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涂抹克霉唑乳膏、酮康唑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抗真菌的作用,同时还可以遵医嘱使用硫磺、水杨酸等药物进行治疗,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3、口服药物治疗
如果患者通过涂抹药物的方式,病情没有得到缓解,也可以遵医嘱服用伊曲康唑胶囊、盐酸特比萘芬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抗真菌的作用。
4、物理治疗
如果患者通过上述治疗方式效果不佳,而且头部皮损的面积比较大,患者也可以及时到正规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紫外线照射的方式进行治疗,能够促进皮损愈合。
5、中医治疗
患者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中医针灸、按摩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能够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有利于病情的恢复。
如果患者出现了明显的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15-04-26 15:47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4)
头部脂溢性皮炎可以通过生活方式调整、抗真菌洗发剂、激素类外用药膏、口服抗组胺药、维生素B6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治疗。
1.生活方式调整
生活方式调整包括改善饮食习惯、保持头皮清洁干燥及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化学物质。通过减少油脂分泌和缓解炎症来减轻脂溢性皮炎的症状;具体到头部脂溢性皮炎时,可减少头皮油脂分泌,从而缓解瘙痒等症状。
2.抗真菌洗发剂
选择含有硫磺、水杨酸或煤焦油等成分的洗发剂,按说明书指示频率使用。这些成分具有抑菌作用,能帮助控制由真菌感染引起的脂溢性皮炎。对于头部脂溢性皮炎,主要是由于真菌感染引起,因此使用抗真菌洗发剂有助于治疗。
3.激素类外用药膏
局部涂抹含糖皮质激素的外用乳膏如氢化可的松或丙酸倍他米松等非处方产品,每日一次薄层覆盖患处。此类药物能够迅速减轻红肿、瘙痒等不适感,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皮肤萎缩或其他副作用,所以不宜连续超过两周。
4.口服抗组胺药
根据医嘱选择适当的口服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或氯雷他定,并按时服用。这类药物可以缓解因过敏反应导致的瘙痒、红斑等脂溢性皮炎相关症状。对于存在瘙痒症状的患者,口服抗组胺药可以起到止痒的作用。
5.维生素B6
遵照医生建议补充维生素B6制剂,通常为口服片剂,每日剂量依处方而定。B族维生素对皮肤健康有益,可能促进角质细胞成熟,辅助治疗脂溢性皮炎。针对脂溢性皮炎,维生素B6可用于调节皮脂腺功能,改善病情。
在治疗头部脂溢性皮炎的过程中,应避免频繁搔抓头皮,以免加重炎症或引起继发性感染。同时注意均衡饮食,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摄入,有利于控制皮脂分泌,促进皮肤恢复。
2024-01-13 00:34
举报脂溢性皮炎应注意规律生活,充足睡眠。限制多脂及多糖饮食,忌饮酒和食辛辣食物。做头部按摩,多梳头。梳头要按规则,不能乱来,应从前额开始再向后。如用手指,稍用力在头按摩,对头发的养护很有好处。头发未干睡觉易引发疾病,如头痛、脱发,严重还会导致耳聋等疾病。
2015-03-30 11:45
举报脂溢性皮炎应注意规律生活,充足睡眠。限制多脂及多糖饮食,忌饮酒和食辛辣食物。做头部按摩,多梳头。梳头要按规则,不能乱来,应从前额开始再向后。如用手指,稍用力在头按摩,对头发的养护很有好处。头发未干睡觉易引发疾病,如头痛、脱发,严重还会导致耳聋等疾病。同时,最好自然晾干,不要常用吹风机,易致头发干燥。
2015-03-30 10:06
举报你好, 洗头不宜太勤,每周一次,因溢出的皮脂与头皮汗液混合形成一乳状膜,对头皮有一定压力,使皮脂不易排出,久之可减退皮脂分泌功能。 洗头时可用硫黄皂或硼砂苏打各半洗头。脂溢性皮炎多发生于皮脂腺分布较丰富的部位,常自头部开始向下蔓延,典型损害暗黄红丘疹或斑片,边缘清楚,表面被覆油腻性鳞屑或者痂皮,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痒.好发于鼻唇沟,眉工,口周,头发,发迹等皮脂腺丰富的部位.中医认为是血虚,血热,湿热引起的,治疗以清肺祛风.健脾化湿为主,佐以养血润燥为辅.
2014-10-23 20:23
举报向医生提问
脂溢性皮炎(seborrhoeicdermatitis)是指皮脂腺分泌功能亢进。表现为头皮多脂、油腻发亮、脱屑较多,在皮脂发达部位较易发生,是发生在皮脂溢出基础上的一种慢性炎症,损害为鲜红或黄红色斑片,表面附有油腻性鳞屑或痂皮,常伴有不同程度瘙痒,成年人多见,亦可见于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