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 骨科> 肌张力障碍> 治疗肌张力障碍的最新技术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治疗肌张力障碍的最新技术包括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引导的脑深部电刺激、经颅磁刺激和针灸治疗等方法。这些技术需要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并且对于不同的患者可能会有不同的效果,因此在选择时应咨询专业医生。
1.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引导的脑深部电刺激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引导的脑深部电刺激是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确定异常活动区域后,在这些区域植入电极并给予微弱电流刺激的方法。此方法旨在减少异常神经元过度放电引起的肌肉僵硬和不自主运动。通过精确定位异常活动区域,该技术可有效改善肌张力障碍的症状。
2.经颅磁刺激
经颅磁刺激是一种无创性治疗方法,使用外部磁场产生电流刺激大脑皮层。该技术适用于治疗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肌张力障碍。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改变神经递质平衡来调节神经元兴奋性,从而缓解肌张力增高现象。
3.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涉及将细针刺入特定穴位,通常由受过专业培训的中医师执行。研究显示,针灸可能通过调节神经递质、促进血液循环及舒缓紧张情绪等方式发挥作用。对于某些类型的肌张力障碍患者,针灸可能具有一定的辅助效果。
在接受任何新的治疗方法之前,建议咨询专业的医疗团队,评估风险和收益,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此外,非药物干预如物理疗法和职业疗法也可作为补充治疗手段,有助于改善生活质量。

2024-02-05 09:40

举报

医生回答(1)

李芯蕾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肌张力障碍( 是主动肌与拮抗肌收缩不协调或过度收缩引起的以肌张力异常的动作和姿势为特征的运动障碍综合征,具有不自主性和持续性的特点。依据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肌张力障碍与遗传有关

2014-10-23 21:3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肌张力障碍 (肌张力障碍综合征,肌紧张不足综合征,肌张力障碍综合症)

肌张力障碍综合征(dystonicsyndrome)简称肌张力障碍(dystonia),是主动肌与拮抗肌收缩不协调或过度收缩,引起以肌张力异常动作和姿势为特征的运动障碍综合征,具有不自主性和持续性特点。尽管名为肌张力障碍综合征,但肌张力的变化不引人注意,而引人注意的是异常的体位姿势和不自主的变换动作。肌张力障碍可影响受累肢体的正常运动幅度、范围、速度和肌肉的硬度等。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