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方法
补充说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治疗方法
a******W 2014-10-24 20:42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颅磁刺激疗法、针灸治疗、抗凝治疗、降压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应立即就医以评估病情。
1.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以及保持充足睡眠。通过改善生活习惯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缓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症状。
2.颅磁刺激疗法
颅磁刺激是利用磁场作用于大脑皮层产生电流,从而影响神经元活动的一种非侵入性方法,在特定时间段内对患者头部进行电磁波辐射。此技术能够增强脑部血管收缩功能及侧支循环建立能力,提高脑组织耐缺氧能力,减少眩晕发作次数。
3.针灸治疗
针灸治疗通常由专业中医师操作,在确定穴位后使用细针刺入人体特定部位并进行旋转捻转等手法刺激。此法可调节气血流通状态、缓解局部肌肉紧张状况,并具有一定的镇静效果;对于因颈椎病引起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具有一定帮助作用。
4.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这类药物能抑制血小板活化和聚集,防止血液凝固,减轻脑血管痉挛和栓塞现象发生频率。
5.降压治疗
降压治疗需定期监测血压值,并调整生活方式如低盐饮食、规律运动等。目标是将收缩压控制在140mmHg以下,舒张压在90mmHg以下,以降低颅内压增高所致眩晕风险。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应避免长时间处于同一姿势,以免加重颈部负担,诱发或加剧不适症状。
2024-01-22 12:27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椎基底动脉缺血的病人血流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在有动脉硬化或狭窄基础时,其动脉血流量与管径半径的四次方成正比。在局部脑血流量明显下降处于仅能勉强维持脑的生理状态,而侧枝循环又未能建立时若发生一过性心输出量减少或血压波动、血黏度增加等因素,就容易出现椎基底动脉系统慢性脑供血不全。一般情况下,只有当血管狭窄到一定程度时,才可能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轻度狭窄,机体可通过扩张远端血管,降低血管阻力等自身调节机制使血流量不至于明显降低。但随着狭窄的不断发展和末梢灌注压的不断下降,最终失代偿引起末梢低灌流状态。
2014-10-24 20:42
举报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 1、是神经系统病变:如脑缺血病变、小脑病变、脑部病变、脑外伤、某些类型的癫痫等。此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以及某些神经症的病人也会常常感到头晕。 2、是耳部疾病:如耳内疾病影响到平衡而引起头晕。 3、是内科疾病:如高血压病、低血压病、各种心脑血管病、贫血、感染、中毒、低血糖等。 4、是感冒:有时感冒可能会附带有头晕的症状。 5、是颈椎骨退化:由于长期姿势或睡姿不良,造成颈椎增生、变形、退化,颈部肌肉扯紧,动脉供血受阻使脑供血不足,是头晕的主要原闲常颈部发紧、灵活度受限、偶有疼痛、:F指发麻、发凉,有沉重感。 6、是贫血:如有头晕伴有乏力、面色苍白的表现,应考虑贫血的可能性。健康状态下,老年人体内造血组织的存在量以及造血质和量已经有所下降,红细胞本身的老化,使其对铁的利用率大不如前。因此,老年人如果不注重营养保健,很容易患贫血。此外.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消化道出血以及慢性炎症性疾病的患者均可继发贫血。 7、是血粘度高:高血脂、血小板增多症等均可使血粘度增高,血流缓慢,造成脑部供血不足,容易发生疲倦、头晕、乏力等症状。其中造成高血脂的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平素饮食结构的不合理,患者大量吃高脂肪、胆固醇的食物,而又不爱运动。目前该类疾病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8、是脑动脉硬化病:患者自觉头晕,且经常失眠、耳鸣、情绪不稳、健忘、四肢发麻。脑动脉硬化使脑血管内径变小,脑内血流下降,产生脑供血、供氧不足,引起头晕。 9、是心脏病、冠心病早期,症状尚轻,有人可能没有胸闷、心悸、气短等显著不适,只感觉头痛、头晕、四肢无力、精神不易集中、耳鸣或健忘等。此时发生头晕的原因主要是心脏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管腔变细变窄,使心脏缺血缺氧。而心脏供血不足,可以造成供血不足,引起头晕。 10、临床统计显示,失眠引起的偏头痛患者比率约为65%,对于该类型的患者群体,在医学上面,采用纯中药制剂西药谷维素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取得较为显著理想的疗效。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