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症状
补充说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症状
a******W 2014-10-28 10:28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症状包括发热、心脏杂音、血尿、脾肿大、动脉栓塞等,通常需要专业医生评估和治疗。
1.发热
当病原体侵入血液循环系统时,免疫细胞会启动防御机制对抗感染,此时会产生炎症反应和内源性致热因子,导致体温升高。通常起病缓慢且不规则,可伴有寒战、出汗等不适感。
2.心脏杂音
由于瓣膜受损或赘生物的存在,在心脏收缩和舒张过程中产生异常流体力学效应,形成杂音。这是由于血液流动速度加快或方向改变引起的。杂音可能来自心脏的心尖部或瓣膜区域,随呼吸变化而增强或减弱。
3.血尿
由于细菌代谢产物或心脏内皮损伤导致肾小球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红细胞漏出进入尿液中。表现为尿色深黄或呈洗肉水样,严重者可伴随蛋白尿。
4.脾肿大
脾脏作为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之一,在受到感染刺激后会增生肥大以清除病原体和异物。触诊腹部时可发现左上腹饱满,有时甚至能触及脾脏边缘。
5.动脉栓塞
若心内膜上的菌栓或血栓脱落并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远端肢体动脉处堵塞血管,会导致局部组织缺血、坏死。患者可能出现突然发生的单侧肢体麻木、无力、颜色苍白或皮肤湿冷等症状。
针对上述症状,建议进行超声心动图、血培养等检查以确诊是否存在心内膜炎。治疗措施包括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药物。患者应避免使用可能导致心脏负担加重的药物,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预防感染的发生。
2024-02-22 23:46
举报医生回答(1)
大多数病例起病缓慢,低热、乏力、疲倦,少数起病急,有寒战、高热或栓塞现象,部分患者起病前有口腔手术,呼吸道感染,流产或分娩的病史。一、全身性感染 发热最常见,常呈原因不明的持续发热一周以上,不规则低热,也可为间歇热或弛张热,伴有乏力、盗汗、进行性贫血脾肿大,晚期可有杵状指。二、心脏表现 取决于原有心脏病的种类、病原体种类以及瓣膜或内膜损毁程度。由于赘生物的增长或脱落,瓣膜、腱索的破坏,杂音多变,或出现新的杂音。若无杂音时也不能除外心内膜炎存在,晚期可发生心力衰竭。当感染波及房室束或室间隔,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及束支传导阻滞,可有早搏或心房纤颤。心律失常在亚急感染性心内膜炎中不少见,多数为室性期前收缩,其次为房颤和P-R间期延长,4%病例可发生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严重心律失常已成为本病死亡的重要原因。
2014-10-28 10:28
举报向医生提问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常发生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心脏病的基础上,原无心脏病者也可发生。病原体主要为细菌,其次为真菌、立克次体、衣原体及病毒。主要表现为低中度发热、进行性贫血、乏力、盗汗、肝脾肿大、杵状指(趾),可出现血管栓塞现象,青壮年患者较多。近年来发现本病在二尖瓣脱垂,心导管检查和心脏手术后以及老年性瓣膜退行性变基础上发病有增多趋势,且发病年龄有逐渐增高趋势。草绿色链球菌是该病的最主要致病菌,但近年来已明显减少,各种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及革蓝氏阴性菌已成为主要致病菌。
多发人群:所有人群
典型症状: 指或趾甲下裂片状出血 感染性赘生物 弛张热 低烧 盗汗
临床检查: 指或趾甲下裂片状出血 感染性赘生物 弛张热 低烧 盗汗
治疗费用:市三甲医院约(10000-50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