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治疗呃逆
补充说明:治疗呃逆
a******W 2014-11-05 22:38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1.简易法 如分散注意力的交谈,疼痛或其它不适刺激,喝冰水、用纸袋或塑料袋罩于口鼻外做重复呼吸,喝大口水分次咽下,做Valsalva动作(即深吸气后屏气,用力做呼气动作),以阻断呃逆反射弧。
2.机械刺激法 可用牵舌法(使患者伸舌用纱布包住向外牵引3~5min,同时作深吸气、摒气动作)或通过鼻腔插入软导管,一般插入8~12cm,来回移动导管以刺激咽部,由于阻断呃逆反射环,常可使呃逆停止。
2014-11-05 22:38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呃逆可以通过日常调理、按摩、针灸、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改善。呃逆可能与饮食不当、精神紧张、胃炎、脑炎等原因有关,需要根据不同原因采取对应处理。
1、饮食不当
如果患者进食过多生冷、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可能会对胃肠道造成刺激,从而引起呃逆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通过腹部按摩的方式,促进胃肠道蠕动,改善不适症状。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饮用温水,改善不适症状。
2、精神紧张
如果患者长期处于精神过度紧张的状态下,可能会导致大脑皮层过度兴奋,从而引起呃逆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行户外散步,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必要时,患者也可以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通过针灸的方式进行治疗。
3、胃炎
胃炎主要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饮酒等因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由于胃黏膜存在炎症反应,患者会出现呃逆、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硫糖铝、胶体果胶铋等保护胃黏膜。
4、脑炎
脑炎主要是由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因素引起的脑部炎症性疾病。由于炎症刺激患者会出现呃逆、发热、头痛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甲泼尼龙片、片等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
5、癫痫
癫痫主要是由于脑神经元异常过度放电引起的慢性脑功能障碍性疾病。由于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患者会出现呃逆、口吐白沫、肢体抽搐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注意清淡饮食,多吃一点新鲜的蔬菜和水果,比如胡萝卜、西红柿等。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就医,明确疾病对症治疗。
2014-11-05 22:38
举报向医生提问
打嗝是因为横隔膜痉挛收缩而引起的。其实横隔膜不是分隔胸腔和腹腔的一块膜,而是一大块肌肉。它每次平稳地收缩,我们的肺部便吸入一口气;由于它是由脑部呼吸中枢控制,横隔膜的肌肉会有规律地活动,我们的呼吸是可以完全自主运作的,我们也不需要时常记着怎样呼吸。打嗝时,横隔肌不由自主的收缩,空气被迅速吸进肺内,两条声带之中的裂隙骤然收窄,因而引起奇怪的声响。我们并不清楚横膈肌为甚么会失控地自行收缩。虽然大部分打嗝现象都是短暂性的,但也有些人持续地打嗝。
症状起因:一、打嗝常常是由于饮食过饱后引起的。引起打嗝的原因有多种,包括胃、食管功能或器质性改变。也有外界物质,生化、物理刺激引起。比如:进入胃内的空气过多而自口腔溢出,精神神经因素(如迷走神经兴奋、幽门痉挛)、饮食习惯不良(如进食、饮水过急)、吞咽动作过多(如口涎过多或过少时)等,而胃肠神经官能症、胃肠道慢性疾病引起胃蠕动减弱所致时则发病率频繁且治疗时不易改善。 二、发生打嗝时不要心焦气燥,若因过饱过急饮食造成者,数分钟内可自动缓解,因慢性病导致者在解痉、加强胃动力治疗后也无大碍。不过不要在打嗝时服冷饮,也不要做剧烈运动。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神经、消化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
1.重症抑郁症(MDD)的治疗:重症抑郁症主要表现显著或持久的情绪低落或燥动情绪(至少持续2周),主要包括以下症状:情绪低落、兴趣减少、体重或食欲明显变化、失眠或嗜睡、精神运动兴奋或迟缓、过度疲劳、内疚或自卑感、思维迟缓或注意力不集中、自杀企图或念头。2.广泛性焦虑(GAD):表现为过度的焦虑和烦恼,至少持续6个月。主要有以下症状:烦燥不安、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兴奋、肌肉紧张和睡眠障碍。
铝碳酸镁片
用于慢性胃炎和与胃酸有关的胃部不适症状,如胃痛;胃灼热感(烧心);酸性嗳气;饱胀等。
多巴丝肼片
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症状性帕金森综合症(脑炎后、动脉硬化性或中毒性),但不包括药物引起的帕金森综合症。
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 1.糜烂性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 2.已经治愈的食管炎患者防止复发的长期维持治疗 3.胃食管反流性疾病(GERD)的症状控制 4.与适当的抗菌疗法联合用药根除幽门螺杆菌,并且愈合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十二指肠溃疡,防止与幽门螺杆菌相关的消化性溃疡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