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神心理科> 无精神> 无精神> 怎么预防新生儿黄疸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预防新生儿黄疸需遵循新生儿早期喂养、控制出生后感染、避免核黄疸、监测胆红素水平、适当日光浴等措施。
1.新生儿早期喂养
通过新生儿早期喂养可以促进肠道菌群建立和肝肠循环形成,有助于胆红素代谢。建议母乳喂养,按需哺乳,确保婴儿获得足够的营养。
2.控制出生后感染
感染可能导致免疫系统过度活跃,间接增加胆红素产生,因此控制感染可减少其风险。注意环境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必要时使用抗生素治疗特定感染源。
3.避免核黄疸
核黄疸是由于未结合胆红素脑内蓄积所致中枢神经受损,因此避免核黄疸能有效降低该风险。重点在于密切监测并及时处理高胆红素血症,尤其对于早产儿或有家族史者。
4.监测胆红素水平
监测胆红素水平可以帮助及早发现升高的情况,便于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发展为黄疸。通常采用经皮测胆仪进行定期检测,在新生儿体检过程中同步完成。
5.适当日光浴
适当日光浴能够促进胆红素转化为可溶性形式,易于排出体外。每天上午9-10点之间,将宝宝包裹好衣物后带到户外晒太阳,每次约15分钟左右即可。
若新生儿黄疸持续不退或加重,家长应及时带其到医院儿科就诊。

2024-03-17 09:55

举报

医生回答(1)

宋雅儿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新生儿黄疸的预防与护理应注意如下几点: (1)胎黄常因孕母遭受湿热侵袭而累及胎儿,致使胎儿出生后出现胎黄,故妊娠期间,孕母应注意饮食有节,不过食生冷,不过饥过饱,并忌酒和辛热之品,以防损伤脾胃。 (2)妇女如曾生过有胎黄的婴儿,再妊娠时应作预防,按时服用中药。 (3)婴儿出生后就密切观察其巩膜黄疸情况,发现黄疸应尽早治疗,并观察黄疸色泽变化以了解黄疸的进退

2014-11-06 14:17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胎黄)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由于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导致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本病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足月儿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5天达到高峰,5~7天消退,最迟不超过两周;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一般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复现,或生后2周后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205.2μmol/L(12mg/dl),早产儿超过256.5μmol/L(15mg/dl)称为高胆红素血症,为病理性黄疸。足月儿间接胆红素超过307.8μmol/L(18mg/dl),则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的几率较高,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易遗留后遗症。

推荐医生更多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钱惠忠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樊舒婷 心理咨询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胡晨玲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江长旺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廖芙蓉 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