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儿科> 新生儿科> 新生儿破伤风> 新生儿破伤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新生儿破伤风的诊断标准包括新生儿出生时有不完全闭合的伤口,且伴有阵发性肌肉痉挛、紧张等典型症状。针对该疾病,可采取被动运动疗法、抗生素治疗、破伤风抗毒素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注射、气管插管辅助通气等治疗措施。若症状持续或加剧,应立即就医以获得专业评估和治疗。
1.被动运动疗法
被动运动疗法由专业医疗人员在无痛刺激下进行,包括轻柔地移动患儿肢体,通常在新生儿出生后数日内开始。此措施旨在预防肌肉僵硬,减少痉挛发生,因新生婴儿未接种破伤风疫苗而易受感染。
2.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治疗通常使用青霉素类药物如苄星青霉素进行预防性治疗,在接诊疑似病例时立即开始。该措施针对所有未打过针的新生儿,无论是否出现临床症状,都可有效控制可能存在的细菌感染风险。
3.破伤风抗毒素注射
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是将适量破伤风抗毒素注射液快速注入患者体内的一种方法。破伤风梭状芽孢杆菌属于外源性致病菌,其产生的破伤风毒素作用于神经突触,导致肌肉痉挛。通过注射破伤风抗毒素能够中和体内的破伤风毒素,从而起到预防的作用。
4.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注射
破伤风免疫球蛋白注射是一种被动免疫制剂,通过静脉途径给予,用于紧急预防破伤风。由于新生儿未完成全程疫苗接种,此时机体对破伤风梭状芽胞杆菌无免疫力,因此需要及时注射破伤风免疫球蛋白以提供短期保护。
5.气管插管辅助通气
气管插管辅助通气是在麻醉医师指导下,由经验丰富的医护人员执行,当新生儿出现呼吸困难或其他相关并发症时采用。此举旨在改善通气功能、降低缺氧风险,并便于管理可能出现的上呼吸道分泌物积聚等问题;对于存在窒息风险或已经发生窒息征象者尤为重要。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新生儿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必要时,需定期评估并调整被动运动强度,以防止过度劳累或加重痉挛状态。

2024-03-18 00:24

举报

医生回答(1)

木荟萱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你好,新生儿破伤风常见的病因:于自然界中可由伤口侵入人体,发芽繁殖而致病,但破伤风梭菌是厌氧菌,在一般伤口中不能生长,伤口的厌氧环境是破伤风梭菌感染的重要条件。窄而深的伤口(如剌伤),有泥土或异物污染,或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或同时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均易造成厌氧环境,局部氧化还原电势降低。新生儿主要是通过脐部感染本病,大多数是由于旧法接生所致;也有的虽是新法接生,但由于接生包消毒不好,或由于未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或由于生后脐部感染,也可发病。由于本菌属厌氧菌,常与需氧菌共存,故有破伤风杆菌感染的脐部,也常有普通需氧菌的感染,检查脐部常有严重感染的表现。

2014-11-07 15:21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新生儿破伤风 (七日风,脐带风,脐风,脐破伤风,四六风,锁口风)

新生儿破伤风又称“四六风““七日风“或“脐风“。通常是在接生断脐时,由于接生人员的手或所用的剪刀、纱布未经消毒或消毒不严密,脐部被破伤风杆菌侵入而引起。多数发生在出生后4-7天。伤风梭状杆菌侵入脐部、并产生痉挛毒素而引起以牙关紧闭和全身肌肉强直性痉挛为特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在城市及卫生条件较好的地区,本病已甚罕见,但在广大农村及边远地区,本病仍时有发生,严重威胁新生儿的健康,因此,很好地掌握本病的防治知识,对于广大医务人员来说,仍属十分必要。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