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内分泌科> 尿崩症> 长效尿崩停

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长效尿崩停可以考虑使用抗利尿激素、垂体后叶素、去氨加压素、鞣酸加压素注射液、氢等药物进行治疗。若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立即就医。
1.抗利尿激素
抗利尿激素通过口服或注射给药,作用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增加水重吸收,减少尿量。该激素能够增强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减少尿量,改善尿崩症的症状。
2.垂体后叶素
垂体后叶素主要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起效迅速,通常为5-10分钟。此药物具有收缩血管的作用,可降低颅内压力,缓解脑水肿引起的头痛、恶心等症状。
3.去氨加压素
去氨加压素通过口服或鼻腔喷雾方式给予,起效时间因人而异,效果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不等。该药物模拟天然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机制,提高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减少尿量,适用于轻度至中度中枢性尿崩症。
4.鞣酸加压素注射液
鞣酸加压素注射液是一种处方药,需要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剂量和使用频率,在医院内进行注射。该药物属于人工合成的抗利尿激素类似物,能够增加肾小管对水分子的重吸收,减少尿液排泄量,因此对于外源性的抗利尿激素缺乏所致的尿崩症有较好的疗效。
5.氢
氢通常口服给药,每日一次,剂量依医嘱调整。本品能竞争醛固酮受体,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细胞膜钠泵功能减弱,进而影响水盐代谢过程,减少尿液排出,但不影响钾离子浓度。
长期使用上述药物时需监测电解质平衡及肾功能变化,避免潜在的风险。建议定期评估患者的液体平衡状态并调整用药方案,以维持最佳治疗效果。

2024-01-08 22:49

举报

医生回答(1)

罗阳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长效尿崩停是一种药品,原料主要是鞣酸加压素注射液,用于治疗尿崩症。冠状动脉疾病、动脉硬化,心力衰竭患者及孕妇禁用。调节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用药。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是人体细胞进行正常新陈代谢所必需的条件,也是维持人体生命和各脏器生理功能所必要的条件。在因疾病、创伤、感染或其它物理化学因素而造成平衡失调时,除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外,还应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紊乱。

2014-11-10 18:0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尿崩

尿崩,一般为尿崩症的简称。尿崩症是指血管加压素(vasopressin,VP)又称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 分泌不足(又称中枢性或垂体性尿崩症),或肾脏对血管加压素反应缺陷(又称肾性尿崩症)而引起的一组症群,其特点是多尿、烦渴、低比重尿和低渗尿。

  • 症状起因:1、原发性(原因不明或特发性尿崩症)尿崩症:约占13~12不等。通常在儿童起病,很少(20%)伴有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这一诊断只有经过仔细寻找继发原因不存在时才能确定。当存在垂体前叶功能减退或高泌乳素血症或经放射学检查具有蝶鞍内或蝶鞍上病变证据时,应尽可能地寻找原因,密切随访找不到原发因素的时间越长,原发性尿崩症的诊断截止肯定。有报道原发性尿崩症患者视上核、室旁核内神经元减少,且在循环中存在下丘脑神经核团的抗体。2、继发性尿崩症:发生于下丘脑或垂体新生物或侵入性损害,包括:嫌色细胞瘤、颅咽管瘤、胚胎瘤、松果体瘤、胶质瘤、脑膜瘤、转移瘤、白血病、组织细胞病、类肉瘤、黄色瘤、结节病以及脑部感染性疾病(结核、梅毒、血管病变)等。3、遗传性尿崩症:遗传性尿崩症十分少见,可以是单一的遗传性缺陷,也可是DIDMOAD综合征的一部分。(可表现为尿崩症、糖尿病、视神经萎缩、耳聋,又称作Wolfram综合征)。4、物理性损伤:常见于脑部尤其是垂体、下丘脑部位的手术、同位素治疗后,严重的脑外伤后。外科手术所致的尿崩症通常在术后1~6天出现,几天后消失。经过1~5天的间歇期后,尿崩症症状永久消失或复发转变成慢性。严重的脑外伤,常伴有颅骨骨折,可出现尿崩症,燕有少数病人伴有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创伤所致的尿崩症可自行恢复,有时可持续6个月后才完全消失。

  • 可能疾病:行军性血红蛋白尿  阵发性冷性血红蛋白尿  肢端肥大症性心肌病  尿毒症性心肌病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 常见检查: 禁水加压素试验  

  • 就诊科室:

推荐医生更多

李翠玲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李桂娟 主治医师

提问

广州天使儿童医院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