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消化内科> 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会转变成病理性黄疸吗

生理性黄疸会转变成病理性黄疸吗

发病时间:不清楚

生理性黄疸会转变成病理性黄疸吗

补充说明:生理性黄疸会转变成病理性黄疸吗

2021-11-11 19:03

生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 胆红素 皮肤 早产儿 黄疸 嗜睡 反应低下 无力 肌张力减低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精选回答(1)

王晶 主治医师 武汉市普爱医院 三甲

擅长:消化道溃疡,胃炎,食管炎,乙肝,肝硬化,功能性消化不良,肠易激综合症,慢性便秘等

提问

生理性黄疸一般不会转变成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在出生后,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从而出现皮肤、黏膜黄染,其特点是出现早,程度轻,一般在出生后3-5天出现,7-10天消退,一般不会超过2周,早产儿可延长3-4周,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通常不会对新生儿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也不会出现其他不适症状。

病理性黄疸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且黄疸数值较高,超过12mg/dl,持续时间较长,甚至超过2周,其黄疸症状通常比较严重,除了皮肤、黏膜黄染外,还可能会出现其他症状,如嗜睡、反应低下、吮吸无力、肌张力减低等,如果新生儿出现病理性黄疸,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光疗、药物治疗、换血疗法等方式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观察新生儿的精神状态、吃奶情况等,如果出现异常,应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2022-09-21 09:3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生理性黄疸

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临床症状,由于其发病机制不同,它既可以是生理现象,又可以是病理现象。临床上以足月儿血清总胆红素超过205.2μmol/L(12mg/dl),早产儿超过256.5μmol/L(15mg/dl)称为高胆红素血症。

  • 症状起因:(一)发病原因 1.胆红素生成多 胆红素生成较多原因有: (1)红细胞破坏多:胎儿在宫内处于低氧环境,红细胞代偿性增多,但寿命短,出生后血氧含量增高,过多的红细胞被迅速破坏。 (2)旁路胆红素来源多。 (3)血红素加氧酶含量高:在生后7天内含量高,产生胆红素的潜力大。 2.肝功能不成熟 (1)肝摄取胆红素能力差:肝细胞内Y、Z蛋白含量不足,使肝对胆红素摄取不足。 (2)肝结合胆红素功能差:肝内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含量低且活力不足,形成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 (3)肝排泄胆红素功能差:排泄结合胆红素的功能差,易致胆汁淤积。 3.肠-肝循环特点 新生儿刚出生时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不能将进入肠道的胆红素转化为尿胆原(粪胆原),且新生儿肠道内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较高,将肠道内的结合胆红素水解成葡萄糖醛酸和未结合胆红素,后者又被肠壁吸收经门静脉达肝脏。 由于上述特点,新生儿摄取、结合、排泄胆红素的能力明显不及成人,且胆红素产生多而排泄少,因此,极易出现黄疸。尤其在缺氧、胎粪排出延迟、喂养延迟、呕吐、脱水、酸中毒、头颅血肿等情况时会加重黄疸。 (二)发病机制 生理性黄疸的发生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的特点有关。 1.胆红素产生多 新生儿每天生成的胆红素(8.5mg/kg)超过成人(3.8mg/kg)的2倍还要多。 2.血蛋白联结运送不足 新生儿刚出生后存在或多或少的酸中毒,故常显示胆红素与白蛋白的联结不足,特别是早产儿白蛋白水平偏低,如用药不当,医源性地加入了争夺白蛋白的物质,使胆红素运送受阻。 3.肝-脏对胆红素的处理不良 如肝脏摄取、改造、排泄胆红素的能力不足,在肝内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过程中一系列酶均需能量与氧气,若新生儿产时、产后缺氧,寒冷损伤,酸中毒,以及感染时产生的毒素等情况发生,则酶功能受抑制。特别是起重要作用的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在刚出生新生儿的肝内含量甚低,因而造成对胆红素的处理不良。 4.肝-肠循环负荷大 因新生儿肠内葡萄糖苷酶的作用,使结合胆红素水解成未结合胆红素在肠腔内被重新吸收。新生儿每天形成胆红素约20mg,若胎粪排出延迟则胆红素的肝-肠循环负荷增加。

  • 可能疾病: 新生儿湿肺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 母乳性黄疸 黄疸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儿科

推荐医生更多

施瑞华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陈洪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檀心广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米永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李福祥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

胡志方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