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风湿免疫科> 风湿>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机制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机制

发病时间:不清楚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机制

补充说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机制

a******W 2014-11-12 19:59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口腔 手术 流产 分娩 心脏 呼吸道感染 器质性心脏病 二尖瓣 先天性心脏病 法洛四联症 室间隔缺损 动脉导管未闭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精选回答(1)

于学 主任医师 黑龙江省中医药学校附属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中西医结合方法,诊疗各种内科疾病,擅长--心内科、呼吸科、消化科、内分泌科,生殖保健科,皮肤科,等各种疑难杂症。

提问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常发生于已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尤其是风湿性二尖瓣或者主动脉瓣轻中度关闭不全的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法洛四联症、动脉导管未闭)患者。其病原体主要为细菌,其次为真菌、病毒、衣原体等。它的治疗主要是选用抗生素治疗为主。一般需要4到6周,对抗生素敏感性较差的细菌或者有并发症的顽固性病例可延长至八周。

2018-10-23 20:30

举报

医生回答(2)

裴韵寒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subacute infective endocarditis,SIE)常发生于已有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尤其是风湿性二尖瓣和(或)主动脉瓣轻中度关闭不全的先天性心脏病(如法洛四联症、室间隔缺损和动脉导管未闭等

2014-11-12 19:58

举报

李志越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发病机理 口腔局部手术流产、分娩或泌尿道手术,心脏手术或呼吸道感染细菌均可进入血流,由于机体防御机制

2014-11-12 19:5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心内膜炎)

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常发生于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心脏病的基础上,原无心脏病者也可发生。病原体主要为细菌,其次为真菌、立克次体、衣原体及病毒。主要表现为低中度发热、进行性贫血、乏力、盗汗、肝脾肿大、杵状指(趾),可出现血管栓塞现象,青壮年患者较多。近年来发现本病在二尖瓣脱垂,心导管检查和心脏手术后以及老年性瓣膜退行性变基础上发病有增多趋势,且发病年龄有逐渐增高趋势。草绿色链球菌是该病的最主要致病菌,但近年来已明显减少,各种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及革蓝氏阴性菌已成为主要致病菌。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