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病率
补充说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病率
a******W 2014-11-12 20:08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脾肿大 头昏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起病缓慢,临床表现轻重不一,约20%的患者,尤其年轻人起病时无症状,偶因验血或发现脾肿大而确诊.轻者仅有头昏,乏力;重者可有出血及血栓形成.出血常为自发性,可反复发作,约见于2/3的病倒,以胃肠道出血常见,也可有鼻衄,齿龈出血,血尿,皮肤粘膜瘀斑,但紫癜少见.血栓发生率较出血少.国内统计30%有动脉或静脉血栓形成.肢体血管栓塞后,可表现肢体麻木,疼痛,甚至坏疽,也有表现红斑性肢痛病.脾及肠系膜血管栓塞可致腹痛,呕吐.肺,脑,肾栓塞引起相应临床症状.脾肿大占80%,一般为轻到中度.少数病人有肝肿大.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起病缓慢,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最早出现的自觉症状往往是乏力,低热,多汗或盗汗,体重减轻等代谢亢进表现.脾肿大可引起左季肋部或左上腹沉重不适,食后饱胀的感觉.由于症状进展缓慢,就医时往往离起病已有数月之久.较少见的症状有背痛或4肢痛,因脾脏梗塞而觉左上腹或左下胸剧痛.晚期当血小板减少时皮肤,齿龈易出血,女性可有月经过多.白细胞过多的病人,有时可发现由于白细胞在血管内“阻滞”或栓塞而诱发的症状,如视力模糊,呼吸窘迫以及阴茎异常勃起等.在这些病例中,其白细胞计数常远远高于500×109/L.体征,最突出的体征是脾肿大,一般病人初次就诊时常常已达脐平面以下,坚实,无压痛,但如有新近发生的脾梗塞则有明显的局部压痛,并可以听到摩擦音.慢粒有贫血和脾肿大时,须与肝硬化,血吸虫病,何杰金氏病相鉴别.肝脏亦常有中度肿大,但不如脾肿大显著.皮肤及粘膜中度苍白.浅表淋巴结多不肿大.胸骨下部常有轻至中度压痛.晚期可出现皮肤和粘膜瘀点.眼底可出现静脉充血和白心的疲点.眼眶,头颅以及乳房和其他软组织可出现无痛性肿块(绿色)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
头痛,眩晕,疲乏,耳鸣,视力障碍,易健忘,易激惹,肢端麻木,肌痉挛,心绞痛; 2.皮肤粘膜红紫,尤以口唇,鼻,面颊,眼结膜,耳廓及肢端为着; 3.出血倾向:皮肤瘀斑,鼻衄,齿龈出血,甚至血尿,阴道出血等; 4.由于脾肿大,可有左上腹坠胀或饱胀感,部分病例有皮肤瘙痒,多汗,消瘦; 5.血压升高,肝肿大及静脉血栓形成.
2014-11-12 20:08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发病率一般为0.35%-0.45%,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克隆性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可能与电离辐射、病毒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皮肤发红、四肢麻木等症状。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属于一种慢性疾病,并且存在一定的转化概率,通常情况下,该疾病的发病率比较低,一般为0.35%-0.45%。如果患者确诊为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羟基脲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静脉放血的方式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前往医院就诊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14-11-12 20:08
举报向医生提问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简称真红)是一种克隆性以红细胞增多为主伴有白细胞、血小板增多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总血容量绝对增多,血液粘稠,临床表现皮肤红紫、头昏、头晕、头痛、高血压、肝脾肿大,严重患者可出现血管、神经并发症出血、梗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