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肾小管酸中毒高钠低钾
补充说明:肾小管酸中毒高钠低钾
a******W 2014-11-21 15:33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肾小管酸中毒一般会导致高钾血症,引起高钾血症的原因主要是肾小管酸中毒后,导致肾脏排钾功能障碍,从而引起血钾升高。
肾小管酸中毒是指肾脏酸化尿液的功能出现异常,导致肾脏排钾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可能与遗传、药物、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多尿、多饮、乏力、心律失常等症状。如果患者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血钾升高,引起高钾血症。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碳酸氢钠、枸橼酸钾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血液透析的方式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饮食健康,可以适当吃富含钾元素的食物,比如香蕉、海带等,同时还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打太极拳等,有利于提高身体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18-04-27 13:11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2)
肾小管酸中毒时,会出现高钠低钾的情况。
肾小管酸中毒时,肾脏对氢离子和碳酸氢盐的排泄功能受损,进而影响钠离子和氯离子的转运,导致钠离子潴留而出现高钠血症;同时,肾脏对钾离子的重吸收能力下降,引发低钾血症。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例如长期禁食或腹泻等,可能导致体内水分丢失过多,引起电解质紊乱,此时可能会出现高钠低钾的现象。
对于肾小管酸中毒患者,应定期监测血液中的电解质水平,并遵循医嘱调整饮食结构以维持适当的钠、钾摄入量。
2024-01-28 20:56
举报是由于远端肾小管H+障碍和维生素H+浓度障碍所引起的尿酸化异常而致慢性酸中毒和电解质平衡失调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1、病因、发病机理及分类
根据RTA发病部位和机理,可分四个临床类型。
(1)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DRTA):是因远端肾单位泌H+障碍和维持H+浓度障碍所致。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女多于男,好发于20~40岁。是RTA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
(2)近端肾小管性酸中毒(PRTA):是因近端肾小管重吸收HCO-3障碍所致。
(3)混合型肾小管酸中毒:是以上两种的混合型,其兼有前两种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4)伴高血钾的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是因缺乏醛固酮或肾小管对醛固酮反应减弱,远端肾单位Na+转运障碍或cl-重吸收增加,从而抑制分泌H+,导致尿液酸化障碍。此型多由慢性肾病和肾上腺皮质疾患引起,临床上以高钾血症为主要表现。
此病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一般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与遗传有关,多有家族史,有的在幼儿期即出现症状;后者则可由多种疾病如肾盂肾炎、药物中毒、自身免疫缺陷症、钙代谢异常等引起。
2、临床表现
(1)远端肾小管酸中毒:
①由于远端肾小管泌H+障碍,血浆HCO-3下降,则回收cl-增多,且由于醛固酮增多,在保留钠的同时也保留了cl-,而使血氯增高,引起高氯性酸中毒,表现为虚弱无力、厌食、恶心、呕吐、呼吸深快或知觉迟钝;同时肾小管泌H+减少,造成H+与Na+交换,使大量K+丢失而致低血钾,可表现为肌无力,严重者出现周期性麻痹;K+的大量丢失又引起N Na+排出的增多,最后Ca2+代替K+、Na+排出,引起低钠血症,低钙血症。前者病人可有头痛、表情淡漠、血压偏低等;后者病人可有手足搐搦及肾骨病。
②远端肾小管泌H+障碍也导致尿液不能酸化,尿PH>6.0;尿液浓缩功能减退,引起烦渴、多饮多尿。
③其它:病人可出现血尿、肾绞痛、继发尿路感染和肾盂肾炎,严重时可损害肾小球而导致尿毒症。
(2)近端肾小管酸中毒:由于近端肾小管回吸收HCO-3障碍而大量排出,使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性增强,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刺激Na+-K+交换,致使K+排泄增多,引起低钾血症:同时葡萄糖,氨基酸从尿中排出,尿酸及磷酸盐排泄增多,致使尿酸及磷酸盐血浓度降低,引起酸中毒,主要症状有疲劳、乏力、恶心、厌食等。而近端肾小管酸中毒的典型表现仍为高氯性酸中毒。
3、诊断
(1)远端肾小管中毒: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及血浆HCO-3减少,CO2结合力降低,血K+, Ca2+、PO3-4、Na+偏低,血Cl-增高,尿PH>6.0,24小时尿Na+ 、K+、Ca2+、PO3-4排出增加等可以确诊;也可行氯化铵负荷试验。即第一天停碱性药物,第二天后给予氯化氨0.1g/kg分三次口服,连续3天,测尿PH,如尿PH不能降至5.5以下,即有诊断意义,临床上常运用不典型病例,如尿PH在6.0以上,而其它症状不明显者,若病人有肝病,不能应用氯化氨,可用氯化钙替代。
(2)近端肾小管中毒:根据典型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血HCO-3减少,二氧化碳结合力降低,低钾血症,血Cl-增高;尿HCO3含量增高,并伴有氨基酸尿,糖尿等。全身酸中毒时,尿PH可降至5.5以下,滤过碳酸氢排泄量分数大于15%等便可确诊。
2014-11-21 15:33
举报向医生提问
肾小管性酸中毒(renaltubularacidosis,RTA)是由先天遗传缺陷和各种继发因素导致近端肾小管回吸收碳酸氢钠或/和远端肾小管排酸功能障碍的一种代谢性酸中毒。主要表现是:①高氯性、正常阴离子间隙(anion gap,AG)性代谢性酸中毒;②电解质紊乱;③骨病;④尿路症状。大多患者无肾小球异常,在一些遗传性疾病,RTA可能是最主要或仅有的临床表现。本组疾病按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按是否发生全身性代谢性酸中毒分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按主要肾小管受累部位分为近端和远端RTA。现在多采用按病变部位、病理生理变化和临床表现的综合分类:1型,远端RTA;2型,近端RTA;3型,兼有1型和2型RTA的特点;4型,高血钾性RTA。
枸橼酸钾缓释片
本品用于肾小管性酸中毒伴钙结石、任何病因引起的低枸橼酸尿性草酸钙肾结石、伴有或不伴有钙结石的尿酸结石。
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
辅助改善中毒性肝损伤(如药物、毒物、化学物质和酒精引起的肝损伤)以及脂肪肝和肝炎患者的食欲不振、右上腹压迫感。
氯化钾缓释片
1治疗低钾血症各种原因引起的低钾血症,如进食不足、呕吐、严重腹泻、应用排钾性利尿药。低钾性家族周期性麻痹、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和补充高渗葡萄糖等。2预防低钾血症当患者存在失钾情况,尤其是如果发生低钾血症对患者危害较大时(如使用洋地黄化的患者),需预防性补充钾盐,如进食很少、严重或慢性腹泻,长期服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失钾性肾病、以及Bartter综合症等。3洋地黄中毒引起频发性,多源性早搏或快速心律失常。
阿托伐他汀钙片
用于治疗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型高脂血症;冠心病和脑中风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