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直肠息肉是怎样的
补充说明:直肠息肉是怎样的
a******W 2014-11-21 18:23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直肠息肉可能因遗传因素、长期炎症刺激、不良生活习惯、饮食不规律或排便异常引起,需要通过结肠镜检查确诊并切除。
1.遗传因素
由于家族中存在结直肠癌患者,其后代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显著增加,进而导致结直肠息肉的发生。对于由遗传因素引起的直肠息肉,可考虑内镜下息肉切除术进行治疗。
2.长期炎症刺激
长期炎症刺激会导致肠道黏膜受损,细胞过度增生形成息肉。针对此类情况,可以遵医嘱使用美沙拉嗪、奥沙拉秦钠等药物缓解不适症状。
3.不良生活习惯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时间久坐不动、暴饮暴食、经常吃辛辣刺激性食物等,容易引起肠胃功能紊乱,从而诱发直肠息肉。改善生活方式和调整饮食结构对减少直肠息肉的影响至关重要。建议定期进行体检,包括大便常规、血常规以及胃镜检查等。
4.饮食不规律
饮食不规律可能导致营养摄入不足或消化系统负担过重,影响肠道健康,增加患直肠息肉的风险。调整饮食结构,保持均衡营养,有助于预防直肠息肉的发生。例如适当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芹菜等,有利于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
5.排便异常
排便异常可能会影响肠道正常的生理活动,导致局部组织出现充血水肿的情况,继而引发息肉。针对此现象,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开塞露、乳果糖口服溶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日常生活中需注意观察身体变化,若发现有持续腹泻、腹痛等症状,则需要及时就医诊治。
2024-02-11 01:53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息肉的再检出率较高,国外报道13%~86%不等,新检出的息肉除部分为残留息肉再次生长的复发息肉外,一些为大肠新生息肉和遗漏息肉。为保持肠道无息肉状态,防止直肠癌的发生,制定一个经济有效的随访时间是必要的,目前国际上对腺瘤随访提出了多种方案。其中在波士顿召开的第三次国际大肠癌会议中大肠腺瘤组讨论建议的方案较为详细。他们指出腺瘤患者在腺瘤切除后再发新腺瘤及局部腺瘤再复发的危险不一,故应区别对待:凡是单个、有蒂(或广基但<2cm>2cm,广基的绒毛状或混合型腺瘤,腺瘤有重度不典型增生或伴原位癌,腺瘤已有浸润性癌变者。高危险组的随访方案是腺瘤切除,3~6月作内镜检查,如阴性隔6~9月再检查1次。如再次阴性可隔1年检查。如仍为阴性,每3年再检查l次,但期间每年需作大便潜血检查。低危险组腺瘤在切除腺瘤后1年复查,如阴性可每隔3年检查1次,共2次,然后每隔5年检查1次。但在随访时间,每年须作大便潜血试验。复查中一旦发现息肉即行内镜摘除。
2014-11-21 18:23
举报向医生提问
直肠息肉是直肠良性肿瘤的一种,是直肠内有粘膜覆盖的肿物,呈小的结节状粘膜隆起或为大的带蒂的肿物,一般为单个,少数为多个,若很多息肉聚集直肠或累及结肠者谓之息肉病。息肉源于炎症的称炎性息肉;粘膜呈增生性改变的无蒂结节称增生性息肉;由肠上皮生长的有腺瘤性息肉、绒毛乳头状腺瘤息肉,此类息肉容易恶变。
肠康片
清热燥湿,理气止痛。用于湿热泄泻。
复方氟尿嘧啶口服溶液
用于消化道癌症(结肠癌、直肠癌、胃癌)、乳腺癌、原发性肝癌等癌症的治疗。
甲磺酸溴隐亭片
内分泌系统疾病:泌乳素依赖性月经周期紊乱和不育症(伴随高或正常泌乳素血症)、闭经(伴有或不伴有溢乳)、月经过少、黄体功能不足和药物诱导的高泌乳激素症(抗精神病药物和高血压治疗药物)。非催乳素依赖性不育症:多囊性卵巢综合症、与抗雌激素联合运用(如:氯底酚胺)治疗无排卵症。高泌乳素瘤:垂体泌乳激素分泌腺瘤的保守治疗,在手术治疗前抑制肿瘤生长或减小肿瘤面积,使切除容易进行;术后可用于降低仍然较高的泌乳素水平。肢端肥大症:单独应用或联合放疗、手术等可降低生长激素的血浆水平。抑制生理性泌乳:分娩或流产后通过抑制泌乳
消癌平口服液
抗癌,消炎,平喘。用于食道癌、胃癌、肺癌、肝癌。对恶性淋巴瘤、大肠癌、宫颈癌、白血病等恶性肿瘤亦有疗效。并可配合放疗、化疗和手术后治疗。并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