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怎样调理脾虚
补充说明:怎样调理脾虚
a******W 2014-11-22 20:31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调理脾虚可以采取饮食调整、中药调理、运动疗法和生活方式改变等方法。如果症状没有改善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以获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1.饮食调整
通过增加营养丰富的食物摄入量来改善脾胃功能,减少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补充必要的营养素有助于增强体质,促进新陈代谢;此外,还能够减轻因脾虚引起的不适感。
2.中药调理
选择具有健脾功效的中药材如党参、白术等,制成汤剂或丸散服用。这些药材能够补益脾气、运化水湿,从而缓解脾虚导致的腹胀、便溏等问题。
3.运动疗法
可适当进行太极拳、八段锦等缓和运动,每次锻炼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此类运动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同时也可以帮助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身体疲劳、乏力等症状。
4.生活方式改变
保持规律作息时间和充足睡眠质量,避免过度劳累及精神紧张压力过大。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稳定体内激素水平,进而优化内分泌环境,对病情恢复有积极影响。
患者应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必要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治疗,如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中药方剂,以辅助改善脾虚症状。
2024-03-22 23:28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生活调养
(1)保持精神愉快,避免过度疲劳、忧愁、悲伤、恐怖、紧张情绪和其他因素引起的精神上的创伤。
(2)饭前少用脑,吃饭要专心,饭后稍休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的保暖,必要时经常在腹部戴一块棉肚兜。夏季亦不可贪凉露宿。
(4)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适当地作内养气功,保健操和太极拳。
2014-11-22 20:31
举报向医生提问
脾虚,中医术语。泛指因脾气虚损引起的一系列脾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及病证。包括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等证型。多因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所引起。脾有运化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和输布水液以及统摄血液等作用。脾虚则运化失常,并可出现营养障碍,水液失于布散而生湿酿痰,或发生失血等症。
症状起因:一、脾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脾主运化,统血,升清,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出生后,各脏腑组织器官皆依赖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养,故称脾为“后天之本”。其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药、食损脾或慢性肾病患者湿邪久居,损伤脾气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生化之源不足。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 二、脾虚的类型: 1、脾气虚: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损伤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体虚弱。 2、脾阳虚: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3、中气下陷:中气亦指脾气。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之气上输于肺,以荣养其他脏腑,若脾虚中气下陷,可出现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4、脾不统血: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 三、西医认为,脾虚的原因例如中老年,牙齿松动、脱落,味觉减退;胃肠道平滑肌开始萎缩,弹性减低,蠕动变慢,食物在胃肠道中行进(消化)速度减慢,易于滞留;同时,胃肠道内的表面的枯膜逐渐变薄,消化腺也逐渐萎缩,消化液分泌减少,对食物的分解能力降低。由于这些生理的变化,就造成了中老年人的脾胃逐渐衰弱,消化功能下降,从而发生了上述的种种不适。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中医
乳结泰胶囊
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活血止痛。用于肝郁气滞,痰凝血瘀所致乳房肿块胀痛,触痛,胸肋胀闷,烦躁易怒,舌质偏红,或紫暗,或有瘀斑,苔黄,脉弦滑或弦涩;乳腺增生症见上述证候者。
草酸艾司西酞普兰片
1.重症抑郁症(MDD)的治疗:重症抑郁症主要表现显著或持久的情绪低落或燥动情绪(至少持续2周),主要包括以下症状:情绪低落、兴趣减少、体重或食欲明显变化、失眠或嗜睡、精神运动兴奋或迟缓、过度疲劳、内疚或自卑感、思维迟缓或注意力不集中、自杀企图或念头。2.广泛性焦虑(GAD):表现为过度的焦虑和烦恼,至少持续6个月。主要有以下症状:烦燥不安、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兴奋、肌肉紧张和睡眠障碍。
小儿七星茶颗粒
定惊消滞。用于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二便不畅,夜寐不安。
氯美扎酮片
用于治疗精神紧张、恐惧、烦躁不安、失眠、酒精中毒、肌肉疼痛及痉挛、风湿性关节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