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脂蛋白脂肪酶牛血清含量
补充说明:脂蛋白脂肪酶牛血清含量
a******W 2014-11-24 07:49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脂蛋白脂肪酶牛血清含量一般是指牛血清脂蛋白酶胶囊的含量,通常情况下,其含量在1200U/L~1800U/L之间。
脂蛋白脂肪酶是一种蛋白质,主要由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等组成,具有促进脂肪分解代谢的作用。如果患者存在高脂血症等疾病,可能会导致体内的脂蛋白脂肪酶含量偏高,会使体内的血脂水平发生改变。
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脂蛋白脂肪酶胶囊进行治疗,避免私自盲目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损害身体健康。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睡眠。饮食上建议患者注意保持饮食清淡,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助于补充机体所需营养,从而增强抵抗力,有助于缓解病情。如果患者不适症状加重或是出现其他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18-12-01 17:16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2)
LPL基因位于第8染色体短臂8p22,长约35kb,由10个外显子和9个内含子组成,编码475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LPL基因位点存在多态性,主要分布在LPL基因内含子和侧翼序列中,其中内含子6中PVUⅡ多态位点和内含子8中HindⅢ多态位点与高脂血症有关,并为高脂血症的家系连锁分析提供了遗传标记。LPL在实质细胞的粗面内质网合成,新合成的LPL留在核周围内质网,属于无活性酶,由mRNA翻译合成的无活性LPL,称为酶前体,再经糖基化后,才转化成活性LPL。从细胞中如何分泌,目前认为有两种机制,其一是细胞合成LPL后直接分泌,不贮存于细胞内,即称为基本型分泌;其二是调节型分泌,某些细胞新合成的LPL贮存在分泌管内,一旦细胞受到一个合适的促分泌刺激,LPL即分泌,此时分泌往往大于合成。所有细胞都具有基本型分泌,只有少部分细胞兼有两种分泌形式。存在于细胞膜外表面的硫酸肝素糖蛋白使酶保持一种无活力的浓缩状态,然后通过一个尚未阐明的机制由肝素促使分泌,即肝素后刺激血浆中得到活化的LPL,分布在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中,主要是分解CM和VLDL的甘油三酯,并结合和附着在这些脂蛋白残粒中,可能作为肝摄取这些颗粒的信号。
2014-11-24 07:49
举报脂蛋白脂肪酶是脂肪细胞、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乳腺细胞以及巨噬细胞等实质细胞合成和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分子量为60ku,含3%-8%碳水化合物。活性LPL以同源二聚体形式存在,通过静电引力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多聚糖结合,肝素可以促进此结合形式的LPL释放入血,并可提高其活性。LPL生理功能是催化CM和VLDL核心的TG分解为脂肪酸和单酸甘油酯,以供组织氧化供能和贮存。LPL还参与VLDL和HDL之间的载脂蛋白和磷脂的转换,ApoCⅡ为LPL必备的辅因子,其中的C端第61-79位氨基酸具有激活LPL的作用。脂蛋白脂肪酶在哺乳类动物如牛、鼠和猪等LPL的酶蛋白质一级结构有87%-94%的同源性,事实表明,LPL在进化过程中具有高度保守性,人类LPL、肝脂酶及胰脂酶具有高度相似的氨基酸序列,推测三者可能起源于同一个基因家族,有共同的作用机制。
2014-11-24 07:49
举报向医生提问
肥胖症(adiposity)是一组常见的、古老的代谢症群。当人体进食热量多于消耗热量时,多余热量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其量超过正常生理需要量,且达一定值时遂演变为肥胖症。因体脂增加使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或体重指数[BMI=体重(k)/身高(m)2]大于22.6者为超重,体重指数[BMI=体重(k)/身高(m)2]大于30者称为肥胖症。如无明显病因可寻者称单纯性肥胖症;具有明确病因者称为继发性肥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