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外科> 骨科> 关节炎> 真性红细胞增多证怎么治疗

精选回答(1)

李常月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普外科尤其对肝胆胰腺,甲状腺和乳腺疾病有独特的见解。擅长于胆囊炎,胆囊结石,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癌肝癌以及结肠癌痔疮,肛裂。

提问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可以通过血细胞去除术、静脉放血、降细胞因子治疗和抗凝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如果症状没有缓解或者加重,应尽快就医。
1.血细胞去除术
通过全反式维甲酸、羟基脲等药物促使红细胞凋亡,减少骨髓造血功能。此方法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从而缓解症状。
2.静脉放血
将患者血液引入体外循环回路,在无菌条件下从深静脉引流出超过自身血容量一部分后送回体内。此法能迅速降低血液浓度及粘滞性;适用于急性期且存在明显栓塞风险者。
3.降细胞因子治疗
使用干扰素-α或其他类似药物来抑制造血干细胞增殖。这类因子能够直接作用于内皮细胞表面受体,诱导其产生一序列生物学效应,包括抑制巨核祖细胞增殖、促进其调亡;阻断血小板释放;增强单核细胞吞噬活性;提高血管通透性等。
4.抗凝治疗
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华法林钠片等抗凝剂预防血栓形成。上述药物具有抑制凝血酶原转变为凝血活酶的作用,进而阻碍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使血液不能凝固而达到止血目的。
患者应定期监测血液指标,如血常规、血生化等,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建议患者保持均衡饮食,避免高脂肪食物摄入过多导致血脂增高,加重病情。

2024-02-11 17:37

举报

医生回答(1)

林玉翎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由于年龄、体质不同需遵医生用药之外,可配合服用羚羊粉和牡蛎。治疗原则:
治疗目的是尽快使血容量及红细胞容量接近正常,抑制骨髓造血功能,从而缓解病情,减少并发症。

1、静脉放血 可在较短时间内使血容量降至正常,症状减轻,减少出血及血栓形成机会。每隔2~3d放血200~400ml,直至红细胞数在6.0×1012/L以下,红细胞压积在50%以下。放血一次可维持疗效1个月以上。本法简便,可先采用。较年轻患者,如无血栓并发症,可单独放血治疗。但放血后有引起红细胞及血小板反跳性增高的可能,反复放血又有加重缺铁倾向,宜加注意。对老年及有心血管疾患者,放血要谨慎,一次不宜超过200~300ml,间隔期可稍延长。血细胞分离可单采大量红细胞,但应补充与单采等容积的同型血浆,放血时应同时静脉补液,以稀释血液。

2、化疗:

(1). 羟基脲系一种核糖核酸还原酶,对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有良好抑制作用,且无致白血病副反应,每日剂量为15~20mg/kg。如白细胞维持在3.5~5×109/L,可长期间歇应用羟基脲。

(2). 烷化剂有效率80%~85%。环磷酰胺及左旋苯胺酸氮芥(马法仑)作用较快,缓解期则以白消安及苯丁酸氮芥为长,疗效可持续半年左右。苯丁酸氮芥副作用较少,不易引起血小板减少,为其优点。烷化剂也有引起白血病但较放射性核素为少。烷化剂的用量和方法:开始剂量环磷酰胺为100~150mg/d,白消安,马法仑及苯丁酸氮芥为4~6mg/d,缓解后停用4周后可给维持剂量,环磷酰胺为每日50mg,白消安等为每日或隔日2mg。

(3). 三尖杉酯碱国内报告应用本品2~4mg,加于10%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每日一次,连续或间歇应用到血细胞压积及血红蛋白降到正常为止。达到缓解时间平均为60d,中数缓解期超过18个月。

2014-11-26 07:26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简称真红)是一种克隆性以红细胞增多为主伴有白细胞、血小板增多的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总血容量绝对增多,血液粘稠,临床表现皮肤红紫、头昏、头晕、头痛、高血压、肝脾肿大,严重患者可出现血管、神经并发症出血、梗塞等。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