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科> 中医内科> 湿热自汗

精选回答(1)

于晨光 主治医师 哈尔滨市中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各种内科,儿科,妇科,皮肤科疾病,主要包含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皮肤疾病

提问

湿热自汗表现为出汗量多、口苦、舌苔黄厚、小便黄赤、脉濡数,可能伴有皮肤油腻等症状。由于症状持续存在且可能影响生活质量,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得适当的治疗。
1.出汗量多
湿热内蕴会导致体内津液代谢失常,气血不固,从而出现自汗的症状。主要表现为身体局部或全身不自主地出汗增多,可能伴有腋下、脚底等处出汗异常。
2.口苦
由于湿邪困阻中焦,脾胃运化功能减弱,胆汁分泌不畅,故而出现口苦的症状。患者可能会感受到口中异味,有时伴随喉咙干痒和吞咽困难。
3.舌苔黄厚
湿热熏蒸于上,则见舌苔黄厚。舌苔位于舌面中部、根部和两侧,厚度超过一层,颜色呈黄色,质地厚实。
4.小便黄赤
湿热之邪侵袭膀胱,导致膀胱气化不利,使尿液不能正常排泄,进而引发小便黄赤的现象。这种症状通常伴随着尿液颜色深黄或橙色,可能伴有尿频、尿急等症状。
5.脉濡数
湿热邪气容易耗伤阴液,导致体内津液不足,从而影响到血液运行,出现濡数脉象。濡数脉是指脉搏细软且快速跳动,常见于湿热病证。
针对湿热自汗的情况,建议进行相关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以及舌苔检测。治疗措施包括中药调理,如龙胆泻肝汤或二妙散加减。日常生活中,应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长时间处于潮湿闷热的环境中。

2024-03-09 23:44

举报

医生回答(1)

沈连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自汗是指不因劳累、炎热,衣着过暖、服用发汗药等因素而时时汗出,动辄益甚的汗出异常症状。营卫不和、表虚不固、正气外越等为自汗的常见原因。引起自汗的常见疾病有虚劳类、脱病类疾病,中暑、瘿气等。
临床若对导致自汗的病各不能确定时,可以自汗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辩证论治。

肺卫不固证 证候:汗出恶风,稍劳尤甚,易于感冒,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薄白,脉弱。 治法:益气固表。 主方:玉屏风散 用法: 加减:汗出多者,加浮小麦、糯稻根、牡蛎;气虚甚者,加党参、黄精;舌红、脉细数,加麦冬、五味子。

  营卫不和证 证候:汗出恶风,肢体酸痛,头痛,时寒时热,或半身、局部出汗,苔薄白,脉浮缓。 治法:调和营卫。 主方:桂枝汤 用法: 加减:汗出多者,酌加牡蛎、龙骨。

2014-11-26 21:3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虚劳 (虚损)

虚劳又称虚损,是由于禀赋薄弱、后天失养及外感内伤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日久不复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症候的总称。虚劳是气血津液病证中涉及脏腑及表现证候最多的一种病证,临床较为常见。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