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特应性皮炎怎么治疗
补充说明:特应性皮炎怎么治疗
2021-02-02 00:00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3)
你好,特异性皮炎的主要特点是有遗传性,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的皮肤病。可以因为过冷,过热,出汗,情绪变化,接触丝毛制品等引发剧烈瘙痒的。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
尽量的避免一切外来的刺激,选择宽松柔软吸汗的棉质衣物,避免过度的皮肤情绪和过度的热水烫洗。对于可疑的致敏食物逐一排查,定制一个适合体质的食谱。可以选择口服赛庚啶和维生素C钙剂等药物,局部涂抹肤轻松,舒夫特等药物进行治疗。平时注意提高免疫力,来降低发病几率。
2022-08-26 19:59
举报特应性皮炎是一个反复出现加重和缓解的疾病,一般婴儿的湿疹多发于出生40天以后的婴儿,多数患儿随年龄增大倾向缓解 。70-80%的婴儿特应性皮炎会在2岁左右痊愈。如果孩子湿疹较严重,你在给他涂抹滴护婴儿植物奶癣膏治疗,是改善肌肤性质治湿疹的
2015-10-18 14:22
举报建议 注 意平时的护理:不要搔抓肌肤,避免搔抓肌肤后带来的疾病感染;瘙痒时,不要使用热水烫洗,防止疾病加重;针对内衣的选择要注意,穿一些宽松以及舒适的,防 止刺激皮肤;注意饮食,少吃一些刺激性 食物,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水果。
2015-04-26 15:26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9)
您好,特应性皮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和遗传过敏素质有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变。患儿多有过敏倾向。治疗目的是减轻和消除临床症状;消除诱发和加重因素,预防和减少复发。另外,强调要找出过敏原,如接触的衣物,床上用品,或家具,饰物,化妆品等的化学成分,食用的牛奶,海鲜,吸入的粉尘等等都有可能是过敏原。可以到医院的变态反应科就诊检查。一旦明确过敏原,应及时停止接触,减少发病的诱因。
2018-10-13 07:43
举报脂溢性皮炎可用1%氯霉素雷琐辛酊,硫新霜,肤轻松等外搽.内服维生B6,B2也有一定疗效.瘙痒剧烈者,给予镇静剂,止痒剂,25%浓度洁尔阴洗液每日外用2-3次,连续治疗1个月,对头皮脂溢性皮炎具有止痒消炎的作用.
预防;1,防治原则是调节饮食,多吃新鲜蔬菜,限制多脂,多糖饮食,忌食辛辣,酒等刺激性食物,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及局部搔抓,生活有规律,保持足够睡眠.2,在平常沐浴时,加入洁尔阴洗液,稀释至3-5%,不仅柔润皮肤,使肌肤光滑细腻,亦可预防多种皮肤病.
2016-11-30 19:41
举报治疗主要在于保持皮肤清洁,限制脂肪饮食和酌用药物治疗.一,限制脂肪性食物和甜食,如肥肉,奶油蛋糕,巧克力等,多食蔬菜和水果.二,每晚用温水涂少量硫磺香皂或硼酸皂洗脸.清除面部油腻,清洁皮肤.三,遵照医嘱用药物治疗,需耐心坚持方能有效.四,值得注意的是要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尤其是维生素A的食物要适量多吃,猪肝,胡萝卜,蛋黄等,以纠正毛囊皮脂角化异常,防止毛囊堵塞.有人研究,缺锌也可产生脂溢性皮炎,应在膳食中补充含锌高的食物,如动物肝,瘦肉,禽类,坚果类等,以纠正人体内锌含量相对不足.避免高碘饮食很重要,因高碘饮食可使毛囊角化或堵塞,要控制海带,紫菜等海产品的摄入.
2016-10-11 15:13
举报皮炎是一种皮脂溢出部位的慢性炎症皮肤病,多见于青壮年及婴儿,治疗一般口服维生素B6或复合维生素B,瘙痒剧烈时再给止痒镇静剂,炎症显著就内服四环素,外用可以用硫磺霜,一般要注意限制脂肪及甜食,多食熟菜,规律饮食,充分睡眠,忌辛辣刺激酒类食物。
2015-08-18 09:38
举报l)咨询医生
若患者、家属和医生之间有充分的沟通,这对治疗特应性皮炎(湿疹)是十分重要和有效的。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年龄、病征和一般健康状况给患者建议一个治疗计划。患者或家属要遵从医生的指示,留意什么对治疗有帮助,什么对治疗没有帮助,对治疗成功与否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部分患者在适当地护理皮肤及改变生活习惯后,都会发现皮肤有了显著的改善。
医生对于特应性皮炎(湿疹)治疗主要有两个目标:
1.以药物治疗来控制炎症;
2.防止恶化;培养日常护肤习惯和避免接触影响免疫系统并诱发「瘙痒-搔抓」循环的致敏物质。
患者和家属必须留意皮肤对治疗的反应,并找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2)药物治疗
现时治疗湿疹的方法大致可分为外用药物及内服两种:
1.不含类固醇的外用药膏
在过往50年里,一般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湿疹)的外用药物不外乎是一些含有类固醇成份的药膏。而第一代的非类固醇的外用药物是医学界的新突破,称「局部免疫调节剂」,如他克莫司软膏;适用于两岁或以上的患者。这一类新的免疫调节药物不但能有助控制炎症,更因不含类固醇而不会引致皮肤变薄等副作用,故能保持皮肤肌理,但有部份患者会在使用后的首数天出现灼热或瘙痒的感觉,不过这些感觉会随着病情的改善而逐渐消失。
他克莫司软膏(普特彼/Protopic)是全世界第一种非类固醇局部外用药膏,能有效治疗中度至严重程度的特应性皮炎(湿疹)。新一代的非类固醇外用药物改革了特应性皮炎(湿疹)治疗,提供一种有效、耐受性高的非类固醇选择。
2.含类固醇的外用药膏
类固醇乳霜和软膏能有效地控制皮肤发炎,所以在多年来被广泛地用于治疗特应性皮炎(湿疹)和其它自身免疫疾病经。由于类固醇药物有很多不同的种类及强度,医生会考虑患者的年龄、要治疗的皮肤部位、病征的严重性,而决定哪一种药物(乳霜或软膏)的治疗最为有效。所以,患者必须向医生请教,并遵照医生的指示用药。使用不当或长期使用类固醇会带来不同程度的副作用,例如使皮肤变薄、令皮肤抵抗力变弱及使其容易受细菌感染、引致皮肤上产生扩张痕或暗疮。倘若身体吸收过量的类固醇,甚至令儿童生长延滞而影响高度;亦可能会影响肾上腺分泌、削弱抵抗力,令骨质疏松。若不当地于眼部四周使用类固醇的话,可能有机会并发白内障,所以使用时要加倍留意。
3.口服或注射类固醇
对于一些程况特别严重的特应性皮炎(湿疹)患者,若局部类固醇起不了效用时,医生会处方口服甚至注射式的全身性类固醇治疗法,而最常用的全身性类固醇是强的松。这种药物,通常会产生较大的副作用,如皮肤损害、骨质疏松、高血压、高血糖、感染和白内障,所以一般只是用于严重的特应性皮炎(湿疹)或有抗药性的情况,并只给患者短期服用。不遵照医生指示或不适当地用药,例如突然减药或停用,可能会造成危险。
4.抗生素
抗生素可分为口服和外涂药膏两种,但口服抗生素通常较为有效。如湿疹复发甚互皮肤受细菌感染,医生会根据状况而处方抗生素药物治疗。
5.抗组织胺药
抗组织胺药能减低皮肤瘙痒程度。传统的抗组织胺药会令人昏昏欲睡,可在睡前服用,帮助睡眠及减少患者晚间搔抓患处。
6.其它
患有严重特应性皮炎(湿疹)的成人,当其它治疗都没有效用时,医生会处方全身性抑制免疫系统的药物,如环孢素、甲氨蝶呤或硫唑嘌呤。这些药物阻止部分免疫细胞的制造,并抑止其它细胞的活动。环孢素等药物的副作用包括高血压、恶心、呕吐、头痛、刺痛或麻痹,并可能增加患癌及感染的机会。停药后更有复发的可能性。由于口服/注射式类固醇和免疫抑制药物有一定的副作用,所以只有在病情严重时才会使用,并且使用的时间应尽量短。
少数的患者如家中治疗无效,则可能需要留院数天以接受加强治疗。
紫外线A或B光波独立或合并使用可以有效治疗较年长儿童(十二岁以上)的轻微至中度皮肤炎。独立使用紫外线无效时,可合并使用紫外线和药物治疗,称为PUVA。这种治疗可能出现的长期副作用包括皮肤过早衰老和皮肤癌。假如医生认为光线疗法对特应性皮炎(湿疹)病征有效,医生会使用最低的强度,并小心观察皮肤。
3)适当地护肤
适当护肤亦是有效控制特应性皮炎(湿疹)方法之一。洗澡后应让皮肤自然风干,或用毛巾轻轻印干,避免磨擦或猛力揩擦。平时应经常性地涂上保湿软膏/乳霜以保充及锁住皮肤的水份,防止肌肤变干。
4)避免接触刺激物和致敏原
患者必须要留意自己对哪些刺激物和致敏原有过敏反应,包括化学物质、食物、植物、动物、空气、羊毛或香水等。避免接触有机会引致过敏的刺激物和致敏原,减低其带给皮肤的剌激。
2015-07-28 12:07
举报采用内外用药物同时治疗的方法,一般的特应性皮炎是能痊愈的。外用药物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原则与湿疹相同,不能使用激素类药膏,而且应根据年龄和皮损状况适当选用不同的药膏。内用药物治疗特应性皮炎,可口服中药慢慢调节内分泌失调的状况,一般除皮损明显渗出外,不提倡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和治疗。
2015-07-23 14:17
举报特应性皮炎到正规皮肤病医院,采用内外用药物同时治疗的方法,一般的特应性皮炎是能痊愈的。外用药物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原则与湿疹相同,不能使用激素类药膏,而且应根据年龄和皮损状况适当选用不同的药膏。内用药物治疗特应性皮炎, 可口服中药慢慢调节内分泌失调的状况,一般除皮损明显渗出外,不提倡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和治疗。
2015-07-22 16:17
举报病情分析:
可搽炉甘石洗剂或振荡洗剂或用3 ̄5%糠馏油软膏外搽
指导意见:
番茄内含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故而能有效地补充维生素C;番茄碱有抑菌消炎、降低血管通透性作用.
2014-04-22 17:29
举报皮炎患者可以内服维生素止痒,外用润肤止痒的药膏。中医认为本病是素体阴血不足,外感燥邪,肌肤失于润养所致,所以治疗以养血润燥,祛风止痒,选用养血润肤汤、当归因饮子、四物消风汤加减治疗。我们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2014-04-19 13:40
举报向医生提问
异位性皮炎(atopicdermatitis)又称异位性湿疹或遗传过敏性皮炎。属于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皮肤病。异位性的含义:(1)有易患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的家族性倾向;(2)对异种蛋白过敏;(3)血清中IGE值高;(4)血液嗜酸粒细胞增多。典型的异位性皮炎除有特定的湿疹临床表现外,还具有上述四个特点。本病的认识尚不一致。病因比较复杂,一般认为与多种因子如遗传、环境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