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头孢孟多酯钠用量
补充说明:头孢孟多酯钠用量
a******W 2014-12-01 21:30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头孢孟多与产生低凝血酶原血症、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同用,将干扰凝血功能和增加出血危险,是由于本品干扰维生素K在肝中的代谢,导致低凝血酶原血症有关.头孢孟多不会杀血小板,在停药和注射维生素K后,凝血功能即可恢复正常。你现在用的剂量很小,所以你不必担心。
2014-12-01 21:30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头孢孟多酯钠用量一般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头孢孟多酯钠属于头孢类抗生素,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头孢孟多酯钠为全身用抗菌药。用于敏感菌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腹腔感染、盆腔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骨和关节感染等。
头孢孟多酯钠用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患者感染较轻,一般可以遵医嘱使用头孢孟多酯钠1-2g/日,如果患者感染较重,则可以遵医嘱使用头孢孟多酯钠3-4g/日。
患者在使用头孢孟多酯钠时需要注意,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者禁用,以免引起过敏反应。同时,患者在使用该药物时,需要注意避免饮酒,以免引起双硫仑样反应,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另外,患者在使用该药物时,需要注意避免与、氨茶碱等药物联用,以免导致药物效果增强,引起腹泻、头痛等不适症状。
建议患者在使用该药物时,需要注意严格按照医嘱用药,不可以自行盲目用药,以免因用药不当引起不适症状。如果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2014-12-01 21:30
举报向医生提问
打呼噜(医学术语为鼾症、打鼾、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睡眠现象,目前大多数人认为这是司空见惯的,而不以为然,还有人把打呼噜看成睡得香的表现。其实打呼噜是健康的大敌,由于打呼噜使睡眠呼吸反复暂停,造成大脑、血液严重缺氧,形成低血氧症,而诱发高血压、脑心病、心率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夜间呼吸暂停时间超过120秒容易在凌晨发生猝死。
症状起因:在医学上,打鼾称为“睡眠呼吸终止症候群”。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打鼾问题以男性较为严重,男与女的比例是“6比1”。另一方面,男性打鼾开始得较早,大约在20岁以后就有可能发生,女性较男性为迟,多数发生在40岁以后。 在医学理论上,打鼾是由于以下3种原因引起: 1、中枢性方面的疾病引起 2、阻塞性方面的疾病引起 3、混合性方面的疾病引起 一般而言,大人以混合性症状所引起的最多,小孩则以阻塞性的问题最多。 身体因素: 一、扁桃体,软腭和舌体肥大,悬雍垂过长,咽喉松弛,舌后缀等。 二、肥胖是引起打鼾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由于肥胖者的气道要比正常人要狭窄,在白天清醒的时候,咽喉部肌肉收缩时气道保持开放,因而不会使气道受到堵塞。但是晚上睡眠时神经兴奋性下降,肌肉松弛,咽部组织堵塞,使上气道塌陷,当气流通过狭窄部位时,就会产生涡流还引起震动,就这样阵阵鼾声也就产生了。 三、呼吸道鼻咽部,颌部有生理性异常也是引起打鼾的原因。例如鼻中隔偏曲,鼻息肉等都可引起鼻部狭窄,造成气流堵塞,引起打鼾。 四、打鼾与心血管疾病是有天然的联系,就在于习惯性打鼾者多有不同程度的呼吸暂停所致的低氧血症,导致血压上升。 五、:因“睡眠性呼吸暂停综合症”而出现的打鼾的特点是,睡眠时张大嘴呼吸,会由于呼吸停止而在睡眠中反复被憋醒,醒来时显得很疲倦的样子,有时还会有剧烈的头痛等。 心理学角度 打鼾是人在睡梦中的语言和反应的体现。 通过考察,63%以上的人群打鼾出现的频率与周围环境的影响有关。在人入睡之后,身体进入休眠状态。但身体机能并没有停止,依然能对外界影响做出反应。打鼾是人体进入休眠状态后对外界声音干扰造产生直接反应的的一种途径。外界声音干扰越大,打鼾的声音也越大,打鼾的频率越高。相对在比较安静的环境中,打鼾的几率明显有所降低,甚至一夜安睡,不再打鼾。这与居住环境有直接关系。心理学上来说,打鼾是人类在睡梦中与现实世界的交谈。外界的声音对人造成的影响,而休眠中的人就用打鼾来回应外界的反应。
可能疾病: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呼吸
转移因子胶囊
用于治疗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对恶性肿瘤可作为辅助治疗剂(主要用于肺癌,鼻咽癌,乳腺癌,骨肉瘤等);免疫缺陷病(如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症及慢性皮肤粘膜真菌病有较好的疗效)。
清肺消炎丸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用于痰热阻肺,咳嗽气喘,胸胁胀痛,吐痰黄稠,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见上述证候者
热淋清颗粒
用于下焦湿热所致的热淋,症见尿频、尿急、尿痛,尿路感染,肾盂肾炎见上述证候者。可用于治疗尿路感染,尿路结石,妇科炎症,前列腺炎、肾盂肾炎、妇科炎症、盆腔炎、宫颈炎、皮肤病及性传播疾病。
肠炎宁颗粒2克
清热利湿、行气。用于急、慢性胃肠炎、腹泻,细菌性痢疾,小儿消化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