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心血管内科> 心力衰竭> 慢性心功能不全> 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物有几类

精选回答(1)

徐泉崧 副主任医师 通许县中心医院

擅长:各种传染病、心脑血管疾病和危急重症的救治

提问

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物主要有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正性肌力药等。

1、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首选药物之一,常用的药物包括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此类药物可以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减慢心率,从而降低心肌的收缩力,改善心功能。

2、利尿剂

利尿剂可以减轻心脏的前负荷,缓解心力衰竭的症状。常用的利尿剂包括、托拉塞米等。此类药物可以促进体内水分排出,从而减轻心脏负担。

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活性,从而减少血管紧张素II的生成,减轻心脏的收缩力,改善心功能。常用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包括培哚普利、福辛普利等。

4、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

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可以抑制血管紧张素II与受体结合,从而阻断血管紧张素II的收缩血管作用,减轻心脏的收缩力,改善心功能。常用的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包括缬沙坦、厄贝沙坦等。

5、正性肌力药

慢性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心力衰竭的情况,此时可以遵医嘱使用正性肌力药进行治疗,比如地高辛、米力农等,从而增加心肌的收缩力,改善心功能。

患者在服用药物时,需要严格遵医嘱,不可私自盲目服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损害身体健康。如果患者服用药物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18-06-13 16:24

举报

医生回答(2)

司徒横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药物包括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以及洋地黄类药物。这些药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患者不宜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并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
1.利尿剂
利尿剂通过增加尿液排泄来减轻心脏负荷,如氢、螺内酯等。长期使用利尿剂可能导致电解质失衡,需定期监测血电解质水平。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以扩张血管,改善心肌重构,代表药物包括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等。服用时应注意可能引起的低血压反应,特别是对于存在低血压风险的患者。
3.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能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和减弱心肌收缩力,从而缓解心绞痛。常用药物有美托洛尔、比索洛尔等。对本品过敏者禁用。哮喘患者应慎用。
4.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能够对抗醛固酮的作用,减少体内钠离子潴留,改善水肿情况。代表性药物为螺内酯和依普利酮。肾功能损害患者需要调整剂量以防止高钾血症的发生。
5.洋地黄类药物
洋地黄类药物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可增强心肌收缩力,提高心排出量,适用于慢性心功能不全伴有快速型心房颤动的患者。例如地高辛、西地兰等。严重肾衰竭患者需谨慎使用,以免引起中毒。
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上述药物进行治疗,不可自行盲目用药。在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过程中,建议采取低盐饮食,限制每日摄入的钠含量,有助于控制水肿和液体潴留。

2023-12-25 02:12

举报

赵鸿飞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你好,恶心、不能进食、气短、双下肢水肿这是心衰表现,考虑为慢性右心衰。液体输入量可以根据病情用药调整,没有具体的量,有你部分病人需要维持输液24小时静点药物。需要统计出入量,观察出入量是否平衡或者是负数,一般使用利尿剂后出量多入量少,也只有这样病人才会好转。

2014-12-03 22:10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呕吐

噎膈是由于食管干涩,食管、贲门狭窄所致的以咽下食物梗塞不顺,甚则食物不能下咽到胃,食人即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噎即梗塞,指吞咽食物时梗塞不顺;膈即格拒,指食管阻塞,食物不能下咽到胃,食人即吐。噎属噎膈之轻证,可以单独为病,亦可为膈的前驱表现,故临床统称为噎膈。本病发病年龄段较高,多发于中老年男性,目前尚属难治之证。因此,中老年人如出现原因不明的进食障碍时,应及早就诊,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早期治疗。

适用药品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