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回答(1)

赵英帅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擅长报告解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冠心病、糖尿病、胃肠炎、便秘、感冒、肺结节、甲状腺结节等疾病的综合诊疗

提问

睡觉流冷汗可以考虑生活方式调整、中药调理、植物神经调节剂、抗焦虑药、抗抑郁药等方法来改善。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患者及时就医。
1.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患者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和改善睡眠质量,从而减少夜间出汗的现象。
2.中药调理
可选用黄芪、党参等补气药材,配制成汤剂服用;也可选择具有滋阴作用的熟地、枸杞子等中药材来调理。中医认为睡觉时出现冷汗可能是因为气血虚弱所致,上述药物能够补益脾胃、固表止汗,从而缓解相关症状。
3.植物神经调节剂
此类药物通过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来发挥作用,如谷维素片、维生素B1片等。这类药物能稳定神经系统功能状态,改善自主神经失调引起的不适感觉,对因自主神经紊乱导致的失眠、多梦、易醒等情况有较好的效果。
4.抗焦虑药
抗焦虑药包括苯二氮卓类药物和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如阿普唑仑片、盐酸帕罗西汀片等,需按医嘱规定剂量使用。这些药物能够减轻由心理压力引起的身体反应,进而减少因焦虑而造成的夜间出汗现象。
5.抗抑郁药
抗抑郁药主要有三环类抗抑郁药、四环类抗抑郁药以及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类型,如氯米帕明片、氟西汀分散片等,需要遵照医生指导合理用药。此药物对于原发性低体温症所诱发的夜间盗汗有效果,因为其能增加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受体的活性,使体温恢复正常水平。
针对睡觉时出现的冷汗症状,在排除感染性疾病后,应考虑是否存在内分泌代谢异常,建议进行甲状腺功能检查。同时,睡前适当用温水泡脚,有利于促进下肢血液循环,辅助改善睡眠质量,减少夜间出汗的发生。

2024-02-28 15:15

举报

医生回答(1)

黄秋霞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您这样的情况建议最好是采用中药治疗,可以口服虚汗停颗粒或六味地黄丸试试,治疗期间最好是少过性生活,饮食上可以多吃甲鱼、莲子、百合、枸杞子、木耳、葡萄等食物进行食补

2014-12-07 19:4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冷汗

冷汗,指因紧张、惊惧或疾病等导致汗出而自觉有冷感。汗前并不发热,口不渴,常伴有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脉迟沉、舌淡等寒症表现。多因平素阳虚、卫气不足所致,也可因受惊吓引起。

  • 症状起因:人有时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突然受到惊吓时,手掌、足底、腋窝部以及面部都可出汗,这叫精神性出汗,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出冷汗”。有时人吃了葱、蒜、辣椒、杨梅、酸杏等酸辣食物时,面和颈部常出现汗珠甚至大汗淋漓,这叫作味觉出汗。这两种类型的出汗是没有什么特殊气味的。用中医理论来说就是阴盛阳虚,体内阴气太重。

  • 可能疾病: 厥脱 厥阴头痛 小肠气痛 气腹痛 胸痹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内科

推荐医生更多

王孝各 副主任医师

提问

贵阳中医脑康医院

苏镇培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赵龙军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孙盛同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洪绍蒙 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薄存菊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广州附医华南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