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神心理科> 精神障碍> 双向情感障碍防治

双向情感障碍防治

发病时间:不清楚

双向情感障碍防治

补充说明:双向情感障碍防治

a******W 2014-12-08 21:49

情感障碍 消极 精神障碍 精神 药物反应 心理医生

我要咨询

其他人还在看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双向情感障碍的防治可通过药物治疗管理、心理教育和认知行为疗法、定期评估与监测、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与维护以及生活习惯的调整进行。
1.药物治疗管理
药物治疗管理涉及选择合适的药物、制定用药计划并监控效果及副作用。确保按时服药,并在必要时调整剂量或更换药物。
2.心理教育和认知行为疗法
心理教育提供关于疾病性质和管理策略的信息;认知行为疗法帮助个体识别并改变不健康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通过专业人员指导进行定期学习和实践以促进健康的心理状态。
3.定期评估与监测
定期评估包括对症状变化、药物反应和生活质量的跟踪;监测涉及记录日常活动和情绪波动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建议每季度至少一次由专业医生进行面对面评估,同时可借助手机应用软件辅助自我监测。
4.社会支持网络的建立与维护
社会支持网络是指亲友提供的实际帮助和情感支持;建立与维护有助于减轻压力、改善情绪。鼓励患者主动寻求并加强与家人、朋友以及同道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在遇到困难时。
5.生活习惯的调整
生活习惯的调整包括规律作息、均衡饮食和适量运动;这些因素会影响情绪和精神状态。提倡每天固定时间睡觉起床,并且减少糖类食品摄入量,增加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
若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尽早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

2024-03-16 11:45

举报

医生回答(1)

林梦雪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影响情感性精神障碍预后的主要因素不外乎遗传因素,药物和社会环境三方面.随着社会精神病学的发展,许多专家认为,动员社会力量,重视精神康复问题,对争取一些精神疾病的良好预后会起着积极的作用.康复的过程是适应与再适应的过程,尽可能设法限制或减少个体残疾程度,同时培养训练出具有代表性的生活与工作技能,康复的最好目标是使工作和生活得到重新安置,也就是说通过努力使些或轻或重的病人能够独立做些工作,操持家务劳动和享受空闲的娱乐.康复的最终目标是使病人重新回到社会中去,在社会中完成工作任务并参加社会活动,所以有的国家把这种康复称之为社会康复.实践经验证明,康复措施应贯彻在院内,外的全部医疗过程中,并不是局限在某一个病区或科室内所完成的,也不可能不经许多过渡性的步骤一下子就能完成的,正确的做法必须是在医院内,外的生活乃至工作环境中安排出一些合理方案逐步实施.

2014-12-08 21:49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情感障碍 (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

又称情感障碍(affectivedisorders)和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s)。既往称为情感性精神病(affective psychoses)。它是一组以情感显著而持续地高涨或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精神障碍,常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情感障碍的表现具有很大的变异,较轻的可以是对某种负性生活事件的反应,重的则可成为一种严重的复发性甚至慢性致残性障碍。病情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常反复发作,多数可缓解,少数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这类精神障碍首次发病年龄多在16~30岁之间。临床上可分为抑郁发作、躁狂发作、双相障碍和持续性心境障碍4个类型。

适用药品

奥氮平片

1.奥氮平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2.初始治疗有效的患者,奥氮平在维持治疗期间能够保持其临床效果。3.奥氮平用于治疗中、重度躁狂发作。4.对奥氮平治疗有效的躁狂发作患者,奥氮平可用于预防双相情感障碍的复发。

戊酸雌二醇片/雌二醇环丙孕酮片复合包装

本品在与孕激素联合使用建立人工月经周期中用于补充主要与自然或人工绝经相关的雌激素缺乏:血管舒缩性疾病(潮热),生殖泌尿道营养性疾病(外阴阴道萎缩,性交困难尿失禁)以及精神性疾病(睡眠障碍衰弱)。预防原发性或继发性雌激素缺乏所造成的骨质丢失。

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

辅助改善中毒性肝损伤(如药物、毒物、化学物质和酒精引起的肝损伤)以及脂肪肝和肝炎患者的食欲不振、右上腹压迫感。

利培酮口服液

1.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以及其它各种精神病性状态的明显的阳性症状(如幻觉妄想、思维紊乱、敌视、怀疑)和明显的阴性症状(如反应迟钝、情绪淡漠及社交淡漠、少语)。也可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如:抑郁、负罪感、焦虑)。对于急性期治疗有效的患者,在维持期治疗中,本品可继续发挥其临床疗效。 2.可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的躁狂发作,其表现为情绪高涨、夸大或易激惹、自我评价过高、睡眠要求减少、语速加快、思维奔逸、注意力分散或判断力低下(包括紊乱或过激行为)。

推荐医生更多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钱惠忠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樊舒婷 心理咨询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胡晨玲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江长旺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廖芙蓉 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