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神心理科> 精神分裂症> 双向情感障碍用药

精选回答(1)

佟靓 主治医师 云南省精神病医院 三甲

擅长:呼吸内科,消化内科,泌尿科,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心理咨询等。

提问

双向情感障碍一般指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常见精神疾病。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碳酸锂片、卡马西平片、拉莫三嗪片、利培酮片、奥氮平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一般可以改善症状。

1、碳酸锂片

碳酸锂片属于心境稳定剂,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躁狂症、抑郁症等疾病,也可以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如果患者出现躁狂发作,可以遵医嘱服用碳酸锂片进行治疗。

2、卡马西平片

卡马西平片属于抗癫痫药,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癫痫、三叉神经痛等疾病,也可以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引起的躁狂发作。

3、拉莫三嗪片

拉莫三嗪片属于抗癫痫药,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癫痫、躁狂症等疾病,也可以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引起的躁狂发作。

4、利培酮片

利培酮片属于抗精神病药,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等疾病,也可以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引起的躁狂发作。

5、奥氮平片

奥氮平片属于抗精神病药,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躁狂症等疾病,也可以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引起的躁狂发作。

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上述药物,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导致病情加重。同时,患者在用药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熬夜,以免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18-09-18 23:34

举报

医生回答(2)

罗阳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你好!双向情感障碍是精神分裂症中的主要症状,它是大脑功能紊乱所致,突出表现为精神活动的异常,主要症状;有耳闻人语.猜疑.思维混乱.言语文字难以理解,情绪不稳定、欣快、忧愁、烦燥、兴奋、悲伤、紧张、恐怖,平淡,呆滞,健忘,冲动,睡眠障碍,饮食紊乱,性欲异常,闭门不出,不修边幅,行为退缩,孤独不群,不能有效工作学习,生活不能自理,人际关系紧张,不承认自已有病,拒绝看病和治疗等。目前国内外抗精神类西药在治疗精神疾病中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不能根治,并且副作用大、依赖性和抗药性强,它对大脑及心、肝、肾功能有一定的损害,对被控制后的患者多数处在抑郁状态之下,其反应迟钝、言语迟缓、呆滞、发胖、心率不齐、嗜睡、内分泌失调,重则出现脑萎缩、患者不能正常有效地工作和生活等等,一旦药量不足或停药就会复发,之所以西医称之为世界难题.精神分裂症中医称之为癫狂证,便是重阴则癫、重阳则狂。就该症布-依中草药治疗效果较好,它是我们研究的一项科研成果,是一个抗精神类广谱药,对阴性或阳性症状的患者均有同样之效果,标本兼治,能根治不复发,疗效确切,被治愈的患者可恢复到健康的从前。该药没有依赖性,并且没有副作用,对从来没有服用过抗精神类药及其镇静安眠类西药的患者快的一周就有希望治好,对服用抗精神类西药量少及对原服用西药依赖性较小的患者见效也是比较快的.对病程长服用西药量大种类较多的患者见效相对要慢一些,治疗时间也就相对要长一点,原因是受抗药性的影响。对类似患者只能是在服用该中草药的同时慢慢地分期分批地将原服用的西药减掉,这需要一定的时间,慢慢地减掉西药是为了让患者平稳过渡,防止在服用中草药中出现反弹现象,详情可通过联系作进一步了解。

2014-12-09 19:02

举报

霍思瑜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杞叶炒猪心:组成:猪心1个,枸杞叶150~200克。用法:猪心洗净切丁,用花生油按常法与枸杞叶炒熟佐餐。功效:补气血,益心肾。主治:躁狂抑郁症,性情烦躁,精神不宁,多言善惊,睡眠欠佳。
二味猪脑汤:组成:猪脑1个,怀山药50克,枸杞15克。用法:上三味洗净后同放人锅中,加适量清水、食盐、葱、姜,煨熟即成。功效:补脾肾,安神志。主治:躁狂抑郁症,情绪低落,表情淡漠,失眠头昏,肢体困乏。
莲心大枣汤:组成:莲心3克,大枣10枚。用法:莲心研末与大枣共同煎汤,每日1次,饭后服。功效:益气补血,宁心安神。主治:躁狂抑郁症,情绪焦虑,烦躁不安,打人骂人,脾气暴躁。
因为躁狂抑郁症有很多的病因病机,所以你可以根据你的症状来选择适合你的食疗方法。

2014-12-09 19:0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情感障碍 (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 )

又称情感障碍(affectivedisorders)和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s)。既往称为情感性精神病(affective psychoses)。它是一组以情感显著而持续地高涨或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精神障碍,常伴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情感障碍的表现具有很大的变异,较轻的可以是对某种负性生活事件的反应,重的则可成为一种严重的复发性甚至慢性致残性障碍。病情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常反复发作,多数可缓解,少数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这类精神障碍首次发病年龄多在16~30岁之间。临床上可分为抑郁发作、躁狂发作、双相障碍和持续性心境障碍4个类型。

推荐医生更多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钱惠忠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樊舒婷 心理咨询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胡晨玲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江长旺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廖芙蓉 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