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
补充说明:区域性门脉高压症
a******W 2014-12-13 17:17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诊断需排除肝硬化、慢性肝炎等病因,还需考虑血小板减少、脾功能亢进及腹水等指标。
1.肝硬化
肝硬化是由于长期的肝脏损伤导致肝细胞广泛坏死、结缔组织增生和纤维化,形成假小叶,进而影响肝脏的功能。而区域性门脉高压症则是因为肝外因素导致的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或狭窄。
2.慢性肝炎
慢性肝炎是指由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肝脏炎症反应持续超过6个月以上,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损害和肝脏结构改变。区域性门脉高压症通常不包括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活跃的情况。
3.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是指血液中血小板计数低于正常范围,可能与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有关。区域性门脉高压症患者常伴有脾脏肿大和脾功能亢进,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引起血小板数量减少。
4.脾功能亢进
脾功能亢进是脾脏对红细胞过度破坏所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常见于肝硬化等疾病。区域性门脉高压症患者的脾脏会因为门静脉高压而肿大并具有强大的吞噬能力,从而加速红细胞的破坏。
5.腹水
腹水是区域性门脉高压症的典型表现之一,由于门静脉高压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及液体积聚在腹腔内形成。腹水的发生机制与肝硬化不同,后者主要是由于肝脏合成白蛋白的能力下降和门静脉高压导致的体液潴留。
针对区域性门脉高压症,建议定期监测肝功能和腹部超声检查,以评估病情变化。同时注意避免酒精和其他有害物质摄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减轻症状并预防并发症发生。
2024-03-04 11:02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你好,特发性门脉高压症临床少见,病因不明,是导致门脉高压的第二大原因.主要表现为门脉高压、显著脾肿大伴脾功能亢进及贫血,肝功能基本正常.病理改变主要表现为门静脉纤维化,肝内门静脉终末支破坏,以及肝实质萎缩,但无肝硬化改变.血流动力学改变为肝内窦前性门脉高压,即肝门静脉压力显著升高而肝静脉楔压基本正常,脾静脉及门静脉血流量增加.治疗基本与肝硬化所致门脉高压相同,预后主要取决于上消化道静脉曲张的严重程度及其处理.
2014-12-13 17:17
举报向医生提问
充血性脾肿大是由肝硬化引起的门静脉高压,门静脉或脾静脉的炎症或血栓。常伴有肝硬化和门静脉高压的表现,如食道下端或胃底静脉曲张,腹水、消化不良等;同时伴有脾功能亢进,表现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均减少的“三少”现象;同时骨髓造血功能旺盛。
盐酸川芎嗪氯化钠注射液
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缺血性脑血管病、脑梗塞等。呼吸系统疾病:肺心病、肺动脉高压、肺气肿、肺纤维化、慢性呼吸衰竭、小儿肺炎等。其它:眩晕症、慢生肾功衰竭、流行性出血热、慢性活动性肝炎、颈椎病、突发性耳聋、紫癜性肾炎。
门冬氨酸氨氯地平片
可单独或联合其它抗高压药物治疗高血压。
左甲状腺素钠片
1、治疗非毒性的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正常);2、甲状腺肿切除术后,预防甲状腺肿复发;3、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替代治疗;4、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功能亢进症的辅助治疗;5、甲状腺癌术后的抑制治疗;6、甲状腺抑制试验。
定坤丹
滋补气血,调经舒郁。用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崩漏下血,赤白带下,贫血衰弱,血晕血脱,产后诸虚,骨蒸潮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