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畏寒恶心
补充说明:畏寒恶心
a******W 2014-12-13 21:48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郑湘宏 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擅长:中医呼吸如慢性咳嗽、过敏咳嗽、慢性阻塞性肺气肿,肺肿瘤等;消化道病如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慢性结肠炎;老年病如高血压、高脂血症以及骨关节病如膝关节病、颈肩腰腿痛、骨质疏松症。
提问
畏寒、恶心多考虑是腹部受凉导致的,也不排除是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胃肠型感冒、急性阑尾炎等原因引起的,可以根据不同的原因选择针对性的治疗。
1、腹部受凉
如果平时不注意腹部的保暖,受到寒凉刺激以后,可能会导致胃肠道痉挛,从而引发上述症状。可以根据天气变化适当增加衣物,避免身体受到寒凉刺激。也可以使用热水袋局部热敷进行改善。
2、上呼吸道感染
如果患者平时不注意身体的保暖,身体受到寒凉刺激以后,可能会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从而受到细菌、病毒感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出现恶心、畏寒等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片等药物辅助改善,平时要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不要熬夜。
3、急性胃肠炎
急性胃肠炎是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性疾病,可能与进食不洁食物、暴饮暴食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可以遵医嘱使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兰索拉唑肠溶胶囊等药物辅助改善。平时要注意保持规律的饮食,不要暴饮暴食。
4、胃肠型感冒
如果患者平时不注意饮食卫生,可能会导致病毒感染胃肠道,引起胃肠型感冒,从而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可以遵医嘱使用利巴韦林片、阿昔洛韦片等药物辅助改善,平时要注意保持饮食卫生,并且要注意多喝水。
5、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是指阑尾腔由各种原因引起梗阻和细菌侵入阑尾壁而形成的感染,可能与阑尾管腔阻塞、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恶心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硝唑片、替硝唑片等药物辅助改善。如果药物方式无法改善,可以在医院通过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开腹阑尾切除术等手术方式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19-02-28 14:50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2)
畏寒恶心可能是由感染性休克、慢性肾衰竭、急性胆囊炎、胃癌、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是由于病原体及其毒素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导致机体免疫反应异常和炎症介质释放增加,引起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浆外渗,从而出现畏寒、恶心等症状。感染性休克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如头孢曲松钠、亚胺培南西司他丁钠等。
2.慢性肾衰竭
慢性肾衰竭会导致肾脏排泄废物和多余水分的功能下降,体内尿素氮等代谢产物潴留,刺激神经系统,进而引起畏寒、恶心的症状。对于慢性肾衰竭引起的畏寒、恶心,可以考虑血液净化疗法来改善症状,例如腹膜透析、血液滤过等。
3.急性胆囊炎
急性胆囊炎是由胆囊管梗阻合并细菌感染引起的化学性刺激和继发性化脓性感染所致。当炎症因子刺激局部组织时,会引起右上腹剧烈绞痛,放射至右肩背部,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发热以及厌食油腻食物的情况发生。若确诊为急性胆囊炎,则需要及时行手术切除病变胆囊,以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4.胃癌
胃癌是指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当肿瘤体积增大压迫周围脏器时,可能会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一系列临床表现。针对胃癌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甲氧氯普胺片、多潘立酮片等药物缓解不适症状。
5.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因为自身免疫损伤、碘摄入量不足等原因导致甲状腺激素合成和分泌减少,不能满足机体正常生理需要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包括畏寒、乏力、体重增加、便秘等。补充甲状腺激素是治疗甲减的主要手段,常用的有左旋甲状腺素钠片、甲状腺片等口服制剂。
建议定期监测体温变化,以便早期发现低体温或其他潜在的问题。必要时,应尽快就医并接受相关检查,如血常规、电解质分析、甲状腺功能测定等,以排除其他可能的原因。
2024-02-14 09:13
举报你好,可能是脑血管的问题, 建议服用西比灵或尼莫地平等药物调治看看,平时注意避免刺激性因素。另外可以检查一下血压和体温是否有感冒等问题中药治疗方法半夏15克 陈皮15 茯苓15 砂仁10 丁香6 杜仲15 柴胡10 淫羊霍15 水煎日服二次 一到二天可见效
2014-12-13 21:48
举报向医生提问
小儿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西医称泄泻为腹泻,发于婴幼儿者称婴幼儿腹泻。本病以2岁以下的小儿最为多见。虽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发病率为高,秋冬季节发生的泄泻,容易引起流行。小儿脾常不足,内伤乳食,或脾肾阳虚,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发生泄泻。轻者治疗得当,预后良好。重者泄下过度,易见气阴两伤,甚至阴竭阳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