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青春期情绪障碍
补充说明:青春期情绪障碍
a******W 2014-12-15 21:03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青少年情绪障碍需要专业心理医生进行评估和治疗。
青少年情绪障碍通常由生物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共同导致。生物因素涉及大脑结构和化学变化,而社会心理因素则包括家庭教育方式、同伴关系以及学校环境等。早期识别并干预可以有效管理症状,预防长期的心理健康问题。
针对青春期情绪障碍,药物治疗可能包括抗抑郁药或抗精神病药,例如舍曲林、氯氮平等。选择使用这些药物时需考虑个体差异及可能出现的风险与副作用,并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关注青少年的情绪变化,家庭应提供一个温馨且开放的沟通氛围,以促进心理健康。同时强调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的重要性,有利于提高治愈率和预后效果。
2024-03-20 06:53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非常理解做为母亲的你所承受的压力是非常大的,建议你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要多陪伴孩子,尤其要多听孩子去说出他的困惑,包括孩子可能会常常去抱怨新的学校里的老师和同学们的不足,让他说出来而不要因此就过多的去批评他,并一定要求孩子去“委曲求全”的适应新环境。同时多鼓励孩子和曾经的同学们多联系,这是孩子内心的一种对友情的渴求和自我满足,当孩子确定母亲是理解并也是以朋友的身份在呵护关心他的时候,那个时候你再和孩子适度的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意见孩子是会非常愿意接受的,心情好也会成为孩子学习的动力的。尝试去做一下,一定会有所帮助的,祝母子平安,开心快乐每一天!
2014-12-15 21:03
举报向医生提问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表现,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发展心理研究表明,学习活动是学龄儿童的主导活动,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儿童获取知识和智慧的根本手段。然而,有关调查发现:我国有46%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33%的学生对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厌恶,真正对学习持积极态度的仅有21%。
症状起因:儿童大多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乐意学习。但有些儿童就是不爱学习,为什么会出现厌学现象呢?研究发现,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家庭方面 当今社会独生子女已属普遍,许多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用“神童”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强迫孩子学外语、背诗词、弹钢琴等等,一旦孩子达不到他们要求的标准,动辄严厉惩罚,使孩子心灵受到伤害,同时对学习产生反感,甚或与家长对抗,有的还发展到因丧失生活的信心而轻生。 单亲家庭或留守儿童缺少正常关爱。有些学生因父母离异或外出打工等原因,缺少父母的关爱、教育,放任自流,没有正确方向的引导,性格孤僻,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压抑,从而产生厌学心理。 2、学校方面 教师“厌教”课堂没趣味,学生受影响学习没兴趣。教师态度不正、不民主、盛气凌人,学生厌烦这样的老师,进而不愿听他上课,厌学这一学科;教学内容不丰富,讲课照本宣科,听了收获不大,听着没劲;教法不活,满堂灌,填鸭式教学,不管你愿不愿听,讲了就算;学生课业负担重,压力越大,厌学心理越重。这样的教学,学生像受罪,他怎能不厌学! 学校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量化学习成风,不考虑学生的情绪反应。在传统教学体系中,要是没有分数,教师就像一个陷入敌阵而失去战斗力的士兵一样束手无策。“合作教育学”提出尝试不给学生打坏分数或不打分数。他们坚信懒惰的学生比想象中要少得多,只有在儿童遇到了力不胜任的学习任务时,他们才会变得懒惰起来。并提出对于思维能力和学习成绩处于低水平的儿童,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分数,而恰恰是“自尊心”。一旦儿童的学习受制于分数(特别是低年级儿童),没有智力活动的欢乐,没有认识的欢乐,就必然把学习变成一种枯燥无味的苦事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孩子一连得了2 分,他就同自己的命运妥协了,觉得无所谓了,求知欲的火花被熄灭了,第二次点燃求知欲的火花是多么难呀!”“只有当儿童学会重新做作业,同时产生了欢乐感和自尊心的时候,我才开始给他打分数。”所以,他提出“让学生抬起头来走路”的口号。 3、自身方面 儿童本身的心理素质不稳定或心理承受能力欠佳,多见于神经过分敏感和性格内向的同学。对学习的期望过高,心理压力过大,精神过度紧张和疲劳,唯恐成绩下降。对考试和平时的学习信心不足,过分看重考试成绩,自卑心理严重。学习生活欠规律,学习方法不科学,不适应新的环境和老师的教学方式,不能做到劳逸结合,造成不良的身心状态。 4、社会方面 在商品经济大潮冲击下,社会大环境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近几年来出现的唯利是图、“金钱万能”的陈腐观念,使部分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受到侵蚀,加之社会上“文盲大亨”的出现,致使“读书无用论”又有蔓延的趋势。没读几天书、不识几个字的人步入商海,却通过各种手段赚大钱,这对涉世未深的青少年学生影响是巨大的。
可能疾病: 抑郁症
就诊科室: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