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双侧乳腺囊性增生性改变
补充说明:双侧乳腺囊性增生性改变
a******W 2014-12-19 11:36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双侧乳腺囊性增生性改变可以考虑生活方式调整、激素调节、中医药疗法、抗雌激素药物、维生素A衍生物等治疗措施。如果症状无缓解或加重,应尽快就医。
1.生活方式调整
建议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维持内分泌平衡,减轻乳腺组织的生理压力,缓解囊性增生的症状。
2.激素调节
通过药物干预来调节体内激素水平,例如口服避孕药或黄体酮类药物。目标是降低雌激素水平,减少对乳腺上皮细胞过度刺激,从而改善囊性增生状况。
3.中医药疗法
中医师会根据个体差异开具汤剂或丸散膏丹等传统中药制剂。这些草本植物可能具有疏肝理气、活血化瘀的功效,对于缓解乳房胀痛及促进肿块吸收有益处。
4.抗雌激素药物
抗雌激素药物包括他莫昔芬和托瑞米芬,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这类药物能竞争性地阻断雌激素受体,降低内源性雌激素对乳腺组织的作用,因此适用于治疗乳腺囊性增生。
5.维生素A衍生物
维生素A衍生物主要包括维甲酸类药物,需按医嘱服用。此药物能够抑制上皮细胞过度生长,进而控制异常角化的病变范围,适合处理某些类型的皮肤癌前病变以及表皮痣等问题。
患者应定期自我检查乳房,以便早期发现任何变化。如有必要,还可考虑行超声波检查或磁共振成像以监测病情进展。
2024-03-05 21:03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乳腺增生多认为与内分泌失调及精神因素有关。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相对增多,本病的重要原因。主要为乳腺间质的良性增生,增生可发生于腺管周围并伴有大小不等的囊肿形成;也可发生在腺管内而表现为上皮的乳头样增生,伴乳管囊性扩张。此外,尚有一种小叶实质增生的类型。
2014-12-19 11:36
举报向医生提问
本病是妇女常见、多发病之一,多见于25~45岁女性,其本质上是一种生理增生与复旧不全造成的乳腺正常结构的紊乱。在我国,囊性改变少见,多以腺体增生为主,故多称“乳腺增生症”。世界卫生组织(WHO)统称“良性乳腺结构不良”。本病恶变的危险性较正常妇女增加2~4倍,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时与乳癌相混。
症状起因:本病的病因尚不十分明了。目前多认为与内分泌失调及精神因素有关。黄体素分泌减少,雌激素相对增多,本病的重要原因。主要为乳腺间质的良性增生,增生可发生于腺管周围并伴有大小不等的囊肿形成;也可发生在腺管内而表现为上皮的乳头样增生,伴乳管囊性扩张。此外,尚有一种小叶实质增生的类型。
就诊科室:乳腺外科
桂枝茯苓胶囊
活血、化瘀、消癥。用于妇人瘀血阻络所致癥块,经闭,痛经,产后恶露不尽,子宫肌瘤,慢性盆腔炎包块,痛经,子宫内膜异味症,卵巢囊肿见上述症候者;也可用于女性乳腺囊性增生病属瘀血阻络证,症见乳房疼痛、乳房肿块、胸胁胀闷;或用于前列腺增生属瘀阻膀胱证,症见小便不爽、尿细如线、或点滴而下、小腹胀痛者。
乳结泰胶囊
疏肝理气,化痰散结,活血止痛。用于肝郁气滞,痰凝血瘀所致乳房肿块胀痛,触痛,胸肋胀闷,烦躁易怒,舌质偏红,或紫暗,或有瘀斑,苔黄,脉弦滑或弦涩;乳腺增生症见上述证候者。
甲泼尼龙片
糖皮质激素只能作为对症治疗,只有在某些内分泌失调的情况下,才能作为替代药品。主要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适应症,详见说明书。
转移因子胶囊
用于治疗某些抗生素难以控制的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如带状疱疹,流行性乙型脑炎,白色念珠菌感染,病毒性心肌炎等);对恶性肿瘤可作为辅助治疗剂(主要用于肺癌,鼻咽癌,乳腺癌,骨肉瘤等);免疫缺陷病(如湿疹,血小板减少,多次感染综合症及慢性皮肤粘膜真菌病有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