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清血败毒片
补充说明:清血败毒片
a******W 2014-12-21 19:18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清血败毒片禁用于对本品所列成分过敏者。
清血败毒片属于一种中成药,其中含有多种中药材,如蒲公英、金银花、黄连等,这些药材可能引起过敏反应。此外,本品还可能与其他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后果,因此不建议过敏患者使用。
本品禁用于对该药品任一成份过敏者。
在服用清血败毒片时需注意观察个体是否出现皮疹、瘙痒等过敏症状,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停药并向医生咨询。服药期间还要避免食用生冷、油腻食物,以减少胃肠道不适的发生风险。
2024-01-01 16:10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解热:将人参败毒散的各药味共同煎煮提取(合煎)给酵母致热大鼠灌胃,服药后3小时能明显解热。但将组成方剂的各药味分别煎煮(分煎),然后混合,以相同剂量给予动物,未见解热作用。3.镇痛:醋酸扭体法实验结果表明,人参败毒散无论是合煎或分煎,均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但以合煎的作用为强。4.护肝:对硫代乙酰胺中毒大鼠,能明显降低血清的乳酸脱氢酶、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合煎的作用均强于单煎。10临床应用1.急性病毒性肝炎:用人参(党参代)、茯苓、枳壳、桔梗、柴胡、前胡、川芎、羌活、独活、甘草各9g、薄荷3g,生姜3片,每日1剂,分2次煎服,4周为1个疗程。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152例,其中男121例,女31例;年龄16-35岁;病程5-12日。参照1978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提出的急性肝炎临床治愈标准。结果治愈139例,占91.4%;无效(包括中途更医)13例,占8.6%。服药剂量28-42剂。2.婴幼儿腹泻:用人参(党参代)、茯苓、甘草、枳壳、桔梗、前胡、柴胡、羌活、独活、川芎、薄荷、生姜,表邪较重,加荆芥、防风;咳嗽痰多,加陈皮、半夏;呕吐,加竹茹、半夏;伤食,加焦麦芽。脾虚久泻,加白术,扁豆;湿重,加苍术,苡仁;脾胃虚寒,以炮姜易生姜。风寒型以汤剂为主,脾虚型以散剂为主。
2014-12-21 19:18
举报向医生提问
症状起因:一、下消化道疾病 1、肛管疾病 常见于痔、肛裂、肛瘦。 2、直肠疾病 1)直肠炎症性疾病 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直肠炎、直肠结核。 2)直肠肿瘤 直肠息肉、直肠乳头状瘤。直肠癌、直肠类癌、邻近恶性肿瘤侵人直肠。 3)直肠损伤 放射性直肠炎,异物、器械检查或活检等导致的损伤出血。 3、结肠疾病 1)炎症性病变 急性细菌性痢疾、阿米巴肠病、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结肠克罗恩病、慈室炎与慈室溃疡。 2)肿瘤 结肠癌、结肠息肉病。 4、小肠疾病 1)炎症性病变 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慈室炎与慈室溃疡0rohn病、肠结核、肠伤寒。 2)肿瘤 恶性淋巴瘤、平滑肌肉瘤、小肠类癌、癌、纤维肉瘤、神经纤维肉瘤。平滑肌瘤。脂肪瘤、腺瘤、纤维瘤、血管瘤。 二、下消化道血管病变 缺血性肠病常见于肠系膜动脉栓塞或血栓形成、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脉血栓形成、肠套叠、肠扭转、血管畸形等。 三、全身性疾病 1、急性传染病 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 2、血小板因素及凝血机制障碍 血小板减 少性紫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等。 3、尿毒症 4、结缔组织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 结节性多动脉炎。
可能疾病: 大肠癌 结肠癌 肠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消化、胃肠、肝胆
健康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