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看骨质疏松
补充说明:看骨质疏松
a******W 2015-01-19 16:19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量减少为特征,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及骨折危险度增加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多数患者在确诊为骨质疏松前已患病数年,大多数患者是因发生骨折才得以明确骨质疏松的诊断。由此可见,骨质疏松的预防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目前,各个国家及地区由于未找到本国家地区人种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所以仍然采用1994年WHO推荐的骨质疏松诊断标准--骨密度(BMD)或骨矿含量(BMC)在青年成人平均值。若在平均值的-1s以上者均为正常;若在平均值的-1s和- 2.5s之间者为骨量减少;若低于- 2.5s 者为骨质疏松;若低于- 2.5s且伴有1 个部位以上的骨折者为严重骨质疏松。此标准仅适用于白人绝经后妇女,不适于男性、儿童及绝经前女性。而男性骨质疏松症的骨密度测量的诊断标准尚未确立,但可参照上述女性的诊断标准。此标准中所指的骨矿含量(BMD 或BMC)测量值是指双能X 线骨密度测量仪(DXA)腰椎正位、髋部或前臂测量的结果,并以此作为金标准。
2015-01-19 16:19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看骨质疏松可以通过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骨密度检查、自身抗体检测等方式进行判断,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为患者制定治疗方案。
1、临床症状
骨质疏松是一种常见的骨质疾病,其症状主要表现为疼痛,疼痛在脊柱、骨盆等部位更为严重,若患者在平躺时,疼痛症状可加重,在走路、负重等情况下,疼痛症状也会加重。此外,患者还可出现身长缩短、驼背等现象。
2、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血钙、骨代谢标志物等,骨质疏松的患者通常会出现血钙水平降低、骨代谢异常等情况。
3、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X线检查、CT检查、核磁共振检查等,通过影像学检查可以判断患者骨质的情况,并且可以对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有助于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4、骨密度检查
骨密度检查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金标准,可以通过骨密度检查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骨质疏松,以及骨质疏松的严重程度。通常情况下,正常人的骨密度检查值在-1~+1之间,如果骨密度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骨密度低于正常值,则提示患者存在骨质疏松。
5、自身抗体检测
患者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自身抗体检测的方式,来判断是否存在骨质疏松。如果患者的抗酿PSA、抗核抗体、类风湿因子等指标存在异常,则提示患者可能存在骨质疏松。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适当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骑自行车等,可提高自身免疫力,对于不适症状的缓解也有积极意义。若患者出现骨痛、乏力等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15-01-19 16:19
举报向医生提问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是一种系统性骨病,其特征是骨量下降和骨的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的脆性增加,因而骨折的危险性大为增加,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无外伤的情况下也容易发生骨折。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在骨折发生之前,通常无特殊临床表现。该病女性多于男性,常见于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随着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加,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处于上升趋势,在我国乃至全球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