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体位性低血压怎么治
补充说明:体位性低血压怎么治
a******W 2015-02-02 14:10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体位性低血压可以通过生活方式干预、弹性腹带使用、药物治疗、体位变化训练等方法来改善。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应咨询医生以获得适当的治疗。
1.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优化饮食结构、调整作息时间及增加水分摄入量等措施。通过改善生活习惯有助于提升身体稳定性从而预防因体位改变引起低血压现象发生。
2.弹性腹带使用
弹性腹带通过紧贴腹部区域提供适度压力支持内脏器官位置稳定化处理方式来发挥作用。此方法适合于减轻因重力作用导致下肢血管充盈状态异常所致不适感。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能涉及使用抗高血压药如甲基多巴片、盐酸米诺地尔片等,具体用药需遵医嘱执行。这些药物能够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减少血液流动速度,从而降低心脏回流至头部的速度,缓解头晕目眩等症状。
4.体位变化训练
体位变化训练通常从坐位到站立位开始练习,在逐步增加难度的同时维持一定频率进行锻炼。此举旨在提高机体适应不同姿势时的生理反应能力以及平衡控制水平,并且可防止长时间静止状态下突然变换姿态所引起的血压急剧下降现象发生。
患者应密切监测自身血压变化,特别是在从卧位转为立位时,以免发生晕厥或其他严重后果。
2024-01-19 15:09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体位性低血压又叫直立性脱虚,是由于体位的改变,如从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或长时间站立发生的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低血压.通常认为,站立后收缩压较平卧位时下降2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即为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是由于体位的改变,如从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或长时间站立发生的低血压.通常认为,站立后收缩压较平卧位时下降2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即为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分为突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突发性多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直立性小动脉收缩功能失调所致.主要表现是直立时血压偏低,还可伴有站立不稳,视力模糊,头晕目眩,软弱无力,大小便失禁等,严重时会发生晕厥.继发性多见于脊髓疾病,急性传染病或严重感染(如大叶性肺炎),内分泌紊乱,慢性营养不良或使用降压药,镇静药之后.
体位性低血压是老年人和儿童的常见病,据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者约占15%,其中7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可高达30%~50%.老年人由于心脏和血管系统逐渐硬化,大血管弹性纤维也会减少,交感神经增强,可使老年人收缩期血压升高.长期偏高的血压,不仅损害压力感受器(位于颈动脉处)的敏感度,还会影响血管和心室的顺应性.当体位突然发生变化或服降压药以后,在血压突然下降的同时,缺血的危险性也大大增加.此外,老年人耐受血容量不足的能量较差,可能与其心室舒张期充盈障碍有关.因此,任何急性病导致的失水过多,或口服液体不足,或服用降压药及利尿药以后,以及平时活动少和长期卧床的病人,站立后都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一旦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应反复测量不同体位的血压,以便明确诊断,对症治疗,避免因晕厥给病人带来不良影响.
2015-02-02 14:10
举报向医生提问
体位性低血压又叫直立性脱虚,是由于体位的改变,如从平卧位突然转为直立,或长时间站立发生的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低血压。通常认为,站立后收缩压较平卧位时下降20毫米汞柱或舒张压下降10毫米汞柱,即为体位性低血压。
症状起因:体位性低血压分为突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突发性多因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直立性小动脉收缩功能失调所致。主要表现是直立时血压偏低,还可伴有站立不稳,视力模糊,头晕目眩,软弱无力,大小便失禁等,严重时会发生晕厥。继发性多见于脊髓疾病,急性传染病或严重感染(如大叶性肺炎),内分泌紊乱,慢性营养不良或使用降压药、镇静药之后。
可能疾病:中暑衰竭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
普鲁卡因泛酸钙胶囊
用于神经衰弱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病症(如失眠、疲劳、焦虑、头痛、头晕、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症状)。
银杏叶提取物片
主要用于脑部、周边等血液循环障碍。1、急慢性脑机能不全及其后遗症:中风、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衰退、痴呆。2、耳部血流及神经障碍:耳鸣、眩晕、听力减退、耳迷路综合征。3、眼部血流及神经障碍:糖尿病引起的视网膜病变及神经障碍、老年黄斑变性、视力模糊、慢性青光眼。4、末梢循环障碍:各种动脉闭塞症、间歇性跛行症、手脚麻痹冰冷、四肢酸痛。
逍遥合剂
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气不舒所致月经不调,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
地高辛片
1.用于高血压、瓣膜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等急性和慢性心功能不全。尤其适用于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的心功能不全;对于肺源性心脏病、心肌严重缺血、活动性心肌炎及心外因素如严重贫血、甲状腺功能低下及维生素B1缺乏症的心功能不全疗效差。2.用于控制伴有快速心室率的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患者的心室率及室上性心动过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