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病
补充说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病
2015-02-03 14:06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3)
郑永江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甲
擅长: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擅长各种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熟悉内科常见疾病的诊疗,特别是血液科常见疾病包括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发热查因,血常规异常,急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与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其并发症的诊治。
提问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病可以采取药物治疗、免疫调节剂、抗组胺药等措施进行治疗。
1.药物治疗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病患者可遵医嘱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等。此类药物具有强大的抗炎效果,能迅速缓解皮肤炎症。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免疫反应中的多种细胞因子和介质来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和活性,从而减轻皮肤症状。适用于急性期或严重病例,但长期使用需谨慎,以防副作用。
2.免疫调节剂
对于某些类型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免疫调节剂,如环孢素A、甲氨蝶呤等。这类药物能够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控制异常的免疫反应。它们通过影响T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降低嗜酸性粒细胞的激活和聚集,达到治疗目的。适用于慢性或复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病,特别是由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类型。
3.抗组胺药
针对瘙痒明显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病,可以考虑使用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这些药物主要作用于神经递质受体,阻断组胺的作用,从而缓解瘙痒感。由于组胺是引起过敏反应的主要物质之一,而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常伴随过敏反应,因此抗组胺药有助于改善病情。适用于轻度至中度的瘙痒症状,尤其在夜间更为明显时,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在治疗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搔抓患处以防止感染。同时,注意饮食健康,避免摄入可能诱发过敏的食物,如海鲜、坚果等,以减少嗜酸性粒细胞的释放。
2024-07-16 09:01
举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炎可能是由于过敏性皮炎、湿疹、荨麻疹、银屑病、毛囊炎等原因引起的,患者需要根据病因进行治疗。
1、过敏性皮炎
如果患者接触了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可能会诱发过敏性皮炎,从而出现皮肤瘙痒、红肿、丘疹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雷他定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药物进行抗过敏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外用炉甘石洗剂等药物缓解瘙痒症状。
2、湿疹
湿疹主要是由于遗传、免疫异常等因素引起的皮肤疾病。由于炎症刺激,患者可能会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情况,还可能伴有皮肤增厚、渗出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他克莫司软膏、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等药物进行治疗。
3、荨麻疹
荨麻疹主要是由于过敏、感染等因素引起的皮肤疾病。由于炎症刺激,患者可能会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情况,还可能伴有皮肤红肿、瘙痒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苯海拉明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等药物进行抗过敏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外用糠酸莫米松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
4、银屑病
银屑病可能与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皮肤红斑、银白色鳞屑等症状,还可能会伴有瘙痒、破裂等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他扎罗汀乳膏、卡泊三醇软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阿达木单抗、依那西普等药物进行治疗。
5、毛囊炎
毛囊炎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皮肤外伤等因素引起的皮肤疾病。由于炎症刺激,患者可能会出现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情况,还可能伴有皮肤红肿、疼痛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
除此之外,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查明病因后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2019-03-28 21:53
举报你好,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血液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增加,一般发生于寄生虫感染、特应性反应及过敏反应中!你好,患者目前发现有心包积液,同时有胸腔的积液。这种情况首先考虑是由于感染性病变导致的,首先要排除是不是由于结核感染的原因导致可以通过胸水的检查,确定具体的原因。
2018-04-08 14:07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2)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病可通过系统性皮质类固醇治疗、抗组胺药、抗疟药、免疫调节剂或生物制剂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若症状持续或加剧,应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评估病情并接受适当治疗。
1.系统性皮质类固醇治疗
系统性皮质类固醇通过口服或注射给药,如、等,根据病情严重程度调整剂量。皮质类固醇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能迅速控制炎症反应,适合于快速控制严重的皮肤病变。
2.抗组胺药
抗组胺药物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可通过口服或外用形式使用。这类药物能够阻断组胺受体,减轻由过敏反应引起的瘙痒等症状;对轻至中度的皮肤不适有效。
3.抗疟药
抗疟药包括羟氯喹和阿托莫西汀,在医生指导下每日服用。这些药物具有光保护作用,可减少紫外线诱导的表皮细胞增殖,从而改善相关症状。
4.免疫调节剂
常用的免疫调节剂有环孢素、甲氨蝶呤等,按医嘱规定时间及剂量服用。此类药物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应答来缓解病情进展,适用于慢性或复发性病例。
5.生物制剂治疗
生物制剂治疗通常采用静脉注射方式给予患者单克隆抗体或其他生物制品。针对特定分子参与发病机制的生物靶点提供精准治疗效果;对于某些难治性案例有益。
需要注意的是,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皮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定期监测血液和皮肤变化。建议患者遵循医嘱,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以减少症状发作。
2024-03-17 17:51
举报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目有明显的昼夜周期性波动,清晨细胞数减少,午夜时细胞数增多.这种细胞数的周期性变化是与肾上腺皮质释放糖皮质激素量的昼夜波动有关的.当血液中皮质激素浓度增高时,嗜酸性粒细胞数减少;而当皮质激素浓度降低时,细胞数增加.嗜酸性粒细胞的胞质内含有较大的,椭圆形的嗜酸性颗粒.这类白细胞也具有吞噬功能.1.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2015-02-03 14:06
举报向医生提问
外周血的嗜酸性粒细胞超过正常值(正常人不超过450/微升或占白细胞总数的 7%以下 )的病症。嗜酸性粒细胞描述:细胞质内含深红色大型颗粒。细胞核的形状与嗜中性白细胞相似,通常有2-3叶,约占白细胞总数的4%,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2%-4%,即100-350个细胞/μ1。血液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目有明显的昼夜周期性波动,清晨细胞数减少,午夜时细胞数增多。这种细胞数的周期性变化是与肾上腺皮质释放糖皮质激素量的昼夜波动有关的。当血液中皮质激素浓度增高时,嗜酸性粒细胞数减少;而当皮质激素浓度降低时,细胞数增加。嗜酸性粒细胞的胞质内含有较大的、椭圆形的嗜酸性颗粒。这类白细胞也具有吞噬功能。
症状起因: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疾病病因 1.十二指肠球炎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根据病因可分为四类: 反应性增多 (1)过敏性疾病 如: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药物过敏等; (2)感染 如:寄生虫、结核杆菌、衣原体等; (3)皮肤病 如:银屑病、湿疹、剥脱性皮炎等。 2.继发性增多 伴随某种疾病发生者,如:结缔组织病(类风湿性关节炎、Wegener肉芽肿、结节性多动脉炎等),肿瘤(淋巴瘤、各种实体瘤或囊性纤维化),内分泌疾病(Addison病、垂体功能不全等),免疫缺陷病(IgA缺乏症、Wiskott-AlDRich综合征、移植物抗宿主病等),间质性肾病。 3.克隆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 这种情况下,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恶性疾病表现。如:慢性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M4EO)、骨髓增殖性疾患等。近年来发现,PDGFRA、PDGFRB和FGFR基因异常可以引起严重的持续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这类疾病属于慢性骨髓增殖性肿瘤的特殊类型,靶向性治疗药物对这类疾病患者具有非常好的疗效。 4.特发性增多 当患者嗜酸性粒细胞持续增高,而不能找到其他确定的病因,被称为特发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IHES)。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血液
盐酸布替萘芬喷雾剂
适用于浅部皮肤真菌感染,主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足癣、体癣、股癣。
螺旋霉素片
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下列各种感染:1.呼吸道感染:咽炎、支气管炎、肺炎、鼻炎、鼻窦炎、扁桃体炎、蜂窝组织炎、耳炎、颊口部感染等。2.泌尿系统感染:衣原体感染、前列腺感染等。3.骨科:骨髓炎等。4.寄生虫感染:弓形体病、隐孢子虫病。5.其它:皮肤软组织感染。
盐酸氮芥注射液
主要用于恶性淋巴瘤,尤其是霍奇金病的治疗,腔内用药对控制癌性胸腔、心包腔及腹腔积液有较好疗效。
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
1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有反应的眼科炎性病变及眼部表面的细菌感染或有感染的危险的情况;2眼用激素用于眼睑、球结膜、角膜、眼球前段组织及一些可接受激素潜在危险性的感染性结膜炎等炎性疾病,可以减轻水肿和炎症反应。它们也适用于慢性前葡萄膜炎、化学性、放射性、灼伤性及异物穿透性角膜损伤;3有抗感染成分的混合物可以应用于发生眼表感染危险大的部位和预计有大量细菌存在于眼部的潜在危险时;本品中特有的抗感染药物对一些常见的眼部细菌和病原菌有效:葡萄球菌:金黄色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