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神心理科> 失眠症> 失眠症治疗

医生回答(2)

李成希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失眠是现代人的通病,因为生活与工作压力,使很多人得了失眠症。失眠者可尝试下列方法,或许可以改善失眠状况。不过,这并非灵丹妙药,效果因人而异。
   首先失眠者要培养这种“少睡一晚无碍”的观念。许多时候,失眠者是自己吓自己,心里老是担心睡不着,形成恶性循环。要消除这样的循环,就必须建立上述观念,心情放轻松,没有压力,自然容易入眠。
   其次,外在因素是干扰人们入睡的关键之一。车声、电视和谈话的声量等等,使心性敏感的人难以安稳入眠。当你心头为这些东西烦躁,什么能够安然睡觉?所以,只有从自己的感觉器官着手。戴耳塞、眼罩可以帮助降低外在声响,让自己处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世界里。起初,或许会感到不舒服,只要多戴几次,习惯成自然就没问题了。可别小看这些小小耳塞,它让你耳根清静,洗涤纷扰的心灵,带你进入一夜的安眠。
   还可以用放松心情的办法。生活压力使人精神紧张,带着这样的情绪上床,很多人只有望天花板的份儿。有人喜欢睡前做点运动,如打打太极、练练瑜伽等,都是放松身心的好方法。这些运动不会做,那么深呼吸会吧,就在床上做深呼吸运动,人在紧张时,呼吸快且浅,换气不足。深呼吸利用横膈膜收缩,挺出腹部,增加肺活量,然后缓缓将气呼出,这样肺部得到充分换气,增强副交感神经的活性,降低紧张情绪。所以,只要在床上或上床前做几回深呼吸运动,可帮助自己入眠。
   如果上述方法不能奏效,可练习肌肉放松之道。入睡前想一想,从头到脚哪些肌肉可控制,并加以收缩和放松,由于肌肉可以进行“等长收缩”,因此躺在床上不动,就可以做到放松肌肉,使自己安然入眠。

2015-02-04 11:22

举报

李志越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失眠症的治疗取决于其潜在的病因和其主诉的病程的长短,以制定符合于每个病人需要的药物性和非药物性治疗方案。



失眠症的治疗,对于很多病人来说,都必须重视和强调心理治疗,通过向他们的解释与保证,说明睡眠减少乃由于正常的焦虑情绪或可治愈的躯体疾病所致,并无任何严重后果。给病人提供疏泄焦虑的机会,常可使其痛苦减轻,也有助于恢复其正常睡眠。对睡眠方式发生正常变化的老年人,也需要进行解释和保证,并鼓励他们日间多做些体育活动,指导他们放松自己。入睡前饮用适量温牛奶,有时会有助于一部分病人的睡眠。药物治疗应根据失眠症的病情及病程分类而异:



(1)多数短暂性失眠症患者,一旦导致失眠症的原因解除,症状即可消失,这种情况下可能无需药物治疗,或给予病人小量快速排泄的安眠药1~2日可能已经足够。



(2)短期失眠症患者,应通过心理治疗,解除其紧张因素,改进其个体的适应能力;给予患者精神松弛方面的劝告和训练,指导其安排合理的睡眠制度;避免白天小睡,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料和睡前散步等可能均会有所稗益。需用安眠药时,可给予最小的有效剂量,时间勿超过3周;或可间断给药,如服药l~2个晚上即睡眠很好,翌晚就可减少用量,或再维持1~2日。



(3)长期失眠症患者的病因需要经过专门的神经、心理和精神等方面的评价。如有精神障碍必须给予适当的治疗;对药物成瘾者应进行解毒及康复治疗;疼痛引起者可服用镇痛剂;夜间肌阵挛可用氯硝安定或作用相似的苯二氮卓类药物加以缓解。

2015-02-04 11:2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失眠症 (不眠症,入睡和保持睡眠障碍,失眠症,不寐,多寐,健忘)

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包括入睡困难、时常觉醒及(或)晨醒过早。可引起人的疲劳感、不安、全身不适、无精打采、反应迟缓、头痛、记忆力不集中等症状,它的最大影响是精神方面的,严重一点会导致精神分裂。常见临床类型有:原发性睡眠障碍、继发性睡眠障碍、假性失眠。

推荐医生更多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钱惠忠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樊舒婷 心理咨询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胡晨玲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江长旺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廖芙蓉 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