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精神心理科> 抑郁> 什么是经前期综合征

精选回答(1)

李红冬 副主任医师 深圳市宝安人民医院 三甲

擅长:内科学和全科医学副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擅长大内科和外科以及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心理咨询。

提问

经前期综合征是指一些妇女在月经前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和情感症状,如乳房胀痛、头痛、腹痛、疲劳、易怒等,通常在月经来潮后消失。其原因可能与激素水平变化、神经递质失衡、精神压力等因素有关。
经前期综合征的发生与黄体酮水平升高、雌激素/孕激素比例失调以及大脑内神经递质5-羟色胺、多巴胺功能异常有关。经前期综合征的症状包括但不限于: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乳房胀痛、腹部不适、头痛、疲劳、食欲改变和行为改变(如暴饮暴食)。
针对此情况,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血液激素水平检测以评估雌激素和孕激素的比例是否异常;此外,还可以通过超声波检查子宫和卵巢的情况。治疗经前期综合征的方法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和心理干预。常用药物有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类抗抑郁药,如舍曲林、氟西汀等。
对于经期女性,保持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并维持充足睡眠有助于缓解经前症状。

2024-02-04 03:49

举报

医生回答(1)

裴韵寒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治疗目标

缓解或消除躯体、心理症状,减少对个人日常生活、人际交往、生活质量的影响;并使治疗的副反应尽可能最小[3] 。
治疗方法

1、抗焦虑药/非选择性5-羟色胺重吸收抑制剂:非选择性5-羟色胺重吸收抑制剂/抗抑郁药和抗焦虑药较安慰剂能更显著缓解经前期综合征,但一部分妇女因药物副作用而中止治疗。益处:多数研究认为抗焦虑药/非选择性5-羟色胺重吸收抑制剂能显著缓解一项和多项症状。危害:大多数试验中副反应如嗜睡、恶心、焦虑、头痛等问题影响了患者的依从性。阿普唑仑会出现嗜睡现象,出现恶心和头痛的比例相对较低。抗抑郁药常见的副反应有口干、疲劳、恶心、头晕。
2、溴隐停:溴隐停的副作用主要表现恶心。
3、按摩疗法:按摩疗法治疗妇女PMS效果的证据不足。
4、认知行为疗法:研究表明认知行为疗法较对照组能显著缓解经前期症状。放松、行走活动、自我监督、教育、合作技巧等对妇女的症状都有缓解,该疗法有中长期治疗的益处,且认知行为疗法可能对较主动的患者更合适一些。
5、达那唑:评达那唑能缓解经前期症状似乎非常明显,许多坚持治疗的妇女有一些症状被达那唑治愈。
6、饮食补充:补充钙剂较安慰剂能显著缓解整体症状,包括乳房胀痛、水肿、头晕、腹部痉挛性疼痛。
7、利尿剂:普遍认为PMS的许多症状是体液潴留的结果!因此利尿剂被广泛使用,但在患PMS的大多数妇女中。我们却未找到有体液潴留的确凿证据。
8、子宫内膜切除术:月经过多的妇女行子宫内膜切除术可以缓解PMS症状,但是对单纯的PMS妇女的效果还不明确。
10、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类似物:布含瑞林、戈舌瑞林、亮丙瑞林)持续用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超过6@个月将带来骨质疏松的危险,从而限制了它的长期使用。
11、子宫切除术伴或不伴双卵巢切除术:子宫切除术伴双卵巢切除术后几乎所有的经前期症状完全消失,除非同时存在妇科问题,否则外科手术很少使用。
12、腹腔镜下双卵巢切除术:双卵巢切除术后通常会使用雌激素替代治疗和孕激素周期疗法以防止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子宫内膜癌。孕激素会再次诱发经前期综合征症状。
13、低剂量雌激素:雌激素能缓解经前期症状。为了避免子宫内膜增生过长和腺癌的发生,每28天给予12天的孕激素是必需的,但在一些妇女孕激素又可能诱发PMS,为了避免这种循环作用,孕激素应局部给药(使用含左炔诺酮的IUD或孕激素凝胶)。其副反应有乳房胀痛、恶心、体重增加、头痛及月经周期改变。经皮贴药试验还有皮肤敏感、色素沉着的副反应。
14、非甾体抗炎药:非甾体抗炎药与安慰剂相比,对于缓解一系列经前期症状都有益处。
15、口服避孕药:口服避孕药较安慰剂改善经前期症状的证据不足,刚开始使用口服避孕药时一些妇女的PMS症状有所严重。
16、孕激素(合成的孕酮样药物):比较孕激素与安慰剂效果的证据不足。
17、Vit B6:发现Vit B6治疗经前紧张作用效果的证据不足。
18、反射疗法:反射学疗法在缓解症状方面有一定的疗效,反射疗法包括对身体特定反射区域的人为施压的一种方法。
19、放松疗法:肌肉放松治疗与阅读休闲杂志能显著缓解生理症状,肌肉放松疗法和按摩疗法较初始症状有改善。大多数人都把放松疗法它作为一种其他治疗的补充治疗手段。
20、选择性的5-羟色胺重吸收抑制剂:选择性的5-羟色胺重吸收抑制剂能显著改善经前期症状。舍曲林、氟伏沙明、帕罗西汀有明显的效果,文拉法新被认为是一种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重吸收抑制剂

2015-02-08 21:28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经前期综合征 (黄体后期心境恶劣障碍,经前紧张症,晚黄体期焦虑症)

育龄妇女在应届月经前7~14天(即在月经周期的黄体期),反复出现一系列精神、行为及体质等方面的症状,月经来潮后症状迅即消失。由于本病的精神、情绪障碍更为突出,以往曾命名为“经前紧张症”、“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国外有专家统计,大约85%的女性都会受到经前期症状的影响,其中有5%至10%的女性症状较严重。经前期综合征的症状主要分为躯体症状、精神症状和行为改变。近年认为本病症状波及范围广泛,除精神神经症状外还涉及几个互不相联的器官、系统,包括多种多样的器质性和功能性症状,故总称为“经前期综合征(premenstral syndrome,PMS)。但仍有学者突出有关情绪异常这方面的症状而提出“晚黄体期焦虑症(late luteal phase dysphoric disorder,LLPDD)这一命名作为PMS的一个分枝。

推荐医生更多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钱惠忠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樊舒婷 心理咨询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胡晨玲 副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江长旺 主任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

廖芙蓉 医师

提问

杭州城东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