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什么是泪道堵塞
补充说明:什么是泪道堵塞
a******W 2015-02-08 21:50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泪道堵塞是指由于泪液无法通过正常的泪道排出系统顺利流入鼻腔而引起溢泪的疾病状况。
泪道是由上下泪小点、泪小管、泪总管、泪囊和鼻泪管组成的管道系统,当其中某一部位发生狭窄或阻塞时,就会导致泪液不能正常地通过泪道排入鼻腔,从而形成泪道堵塞。这可能是由先天性解剖异常、慢性炎症、外伤等原因引起的。典型症状是眼泪增多,尤其是日间出现频繁的泪水溢出,伴有眼睑肿胀、结膜充血等症状。严重者可伴随眼部疼痛、头痛等不适感。
可以通过泪道探通术进行诊断,医生会使用一根细针头插入患者的下泪点,然后沿着泪道向下推进,以确定是否存在阻塞。此外还可以做泪囊造影来评估泪道的功能状态。轻度的泪道堵塞可通过按摩疗法缓解,重度则需手术疏通。药物治疗包括抗生素眼药水以控制感染,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等;对于慢性泪囊炎患者,可在医师指导下口服抗生素治疗,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等。
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眼睛卫生,避免用手揉搓眼睛,以免加重病情。饮食上宜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减轻症状并促进康复。
2024-03-22 16:20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流泪不止的症状?原来是有的小儿在刚出生时,鼻泪管的下端出口被先天性的一层薄膜封闭,或因上皮碎屑堵塞了泪道,这样正常分泌的眼泪就不能通过泪道而排出,眼泪只好从面颊上流下来,形成流泪不止的现象。绝大多数孩子在出生时,这层很薄的薄膜完好无损,过了周以后,会自行破裂,泪道通畅,流泪不止的现象就会好转。但有少数孩子封闭的膜状物较厚,或由于鼻泪管部先天性狭窄或鼻中隔畸形,造成泪道阻塞,泪水就会潴留在泪囊内。泪囊内湿度最适宜细菌生长繁殖,一旦感染,泪水即变成了脓液。这种泪囊炎一般影响单侧的眼睛,很少影响双侧。如果孩子被确诊为泪囊炎,家长也不要太着急,更不要急于去做手术,因为大多数婴儿在个月内,泪道仍处于不断发育的阶段,所以应先采用保守疗法,治疗方法是局部滴抗生素眼药水。此外,家长也可以每天在孩子患眼的鼻梁内侧眼角处,由上向下顺序进行适度的泪囊区按摩,按摩时手指不要在皮肤上滑动或搓动,而是用拇指紧贴皮肤将力用于皮下的泪囊区,使之由上而下的滑动与按摩。这样的按摩每天可进行次。同时,应配合点用抗生素眼药水(如利福平、氯霉素眼药水等),每天用次,每次滴。滴药水前应用棉签将腔液擦拭干净如果过了一段时间后,泪道仍不通,可以到医院进行泪道冲洗,将薄膜冲破。再不行则可采用泪道探通术,用探针将薄膜刺破,使泪道通畅。也有极少数患儿是由于骨部的狭窄或鼻子的畸形造成泪道堵塞,这样就要考虑用其他方法来使泪道通畅了。如果不及时给宝宝通泪管,有可能引起泪囊周围组织发炎或形成泪囊瘘,这是一种极不容易彻底治愈的瘘管,还会影响孩子的容貌。所以一旦发现孩子泪管堵塞,应该及早去正规眼科医院就医,避免误诊误治,加重病情。
2015-02-08 21:50
举报向医生提问
鼻泪管下端是一个解剖学狭窄段,易受鼻腔病变的影响出现阻塞。泪道起始部(泪点、泪小管、泪总管)管径窄细,位置表浅,并与结膜囊比邻相通,容易受到炎症、外伤的影响而发生阻塞。 正常情况下,泪液流经眼球表面,然后通过眼睑内侧的两个小开口(泪道)出眼。泪道开口下接鼻泪道,鼻泪道下方再开口于鼻腔,泪液是通过这个鼻泪道流出的。如果泪道狭窄,鼻泪道阻塞,眼泪就会溢出至面颊部。 泪道阻塞分为完全性阻塞和不完全性阻塞。检查时只需将一根探针从眼睑内侧泪道开口插入,注入生理盐水,看看盐水有否通过鼻腔进入咽喉部。如果泪道阻塞,盐水就无法通过。陈阿姨经常流泪,就是右侧鼻泪道阻塞引起的。
盐酸左氧氟沙星眼用凝胶
本品适用于细菌性结膜炎、角膜炎、角膜溃疡、泪囊炎、术后感染等外眼感染。
氧氟沙星眼膏
适用于治疗细菌性结膜炎,角膜炎,角膜溃疡,泪囊炎,术后感染等外眼感染。
强筋健骨丸
祛风除痰,强筋健骨。用于左瘫右痪,筋骨疼痛,风湿麻木,腰膝痿软。适用于痰淤痹,症见肢体肌肉关节刺痛,固定不移,关节疼痛,肌肤局部紫黯,肿胀,按之稍硬,肢体顽麻或垂着,关节疼痛僵硬变形,屈伸不利,有硬结、淤斑,面色暗黧,眼睑浮肿,或胸闷较多,舌质紫暗或淤斑,舌苔白腻,脉象弦涩。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1.高血压 本品适用于高血压的治疗。可单独应用或与其他抗高血压药物联合应用。 2.冠心病(CAD) 2.1慢性稳定性心绞痛 2.2本品适用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的对症治疗。可单独应用或与其他抗心绞痛药物联合应用。 2.3血管痉挛性心绞痛(Prinzmetal's或变异型心绞痛) 2.4本品适用于确诊或可疑的血管痉挛性心绞痛的治疗。可单独应用也可与其他抗心绞痛药物联合应用。 2.5经血管造影证实的冠心病 2.6经血管造影证实为冠心病,但射血分数40%且无心衰的患者,本品可减少因心绞痛住院的风险以及降低冠状动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