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科> 消化内科> 拉肚子> 小儿腹泻病

精选回答(1)

韩东 主治医师 枣庄矿业集团中心医院

擅长:各种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增多、多发性骨髓瘤、白血病、过敏性紫癜等的诊治。

提问

 

腹泻病是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通常患者可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可有发热、呕吐、腹痛、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根据病程,腹泻病可分为急性腹泻、迁延性腹泻和慢性腹泻。

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以内,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至2个月,慢性腹泻病程在2周以上。根据病因,腹泻病又可分为感染性腹泻、非感染性腹泻。感染性腹泻根据病原体不同,又可分为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真菌感染、寄生虫感染等。

治疗原则是控制感染、恢复胃肠道正常功能、防治并发症。需要注意的是,患儿如需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擅自用药。

感染性腹泻需要根据病原体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如细菌感染可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病毒感染可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等。非感染性腹泻需要根据病因治疗,如过敏性腹泻需要避免接触过敏原,放射性腹泻应该避免接触射线等。同时,家长还需要注意患儿的饮食卫生,避免患儿摄入不干净的食物,患儿的餐具、毛巾、玩具等需要及时清洗、消毒。

除此之外,家长还需要注意患儿腹部的保暖,避免患儿腹部受凉,以免加重腹泻的症状。如果患儿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患儿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2018-09-24 20:31

举报

医生回答(2)

陈茵沫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小儿腹泻病患儿可出现食欲减退的症状。
小儿腹泻病由各种致病因素导致胃肠功能紊乱,使胃酸分泌减少,消化酶活性降低,进而影响食物的消化与吸收,所以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
如果患儿还伴有呕吐、发热等症状,则需警惕脱水或电解质紊乱的风险。
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应注意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和尿量变化,及时补液以预防脱水,并按医嘱给予合适的口服补盐溶液或调整饮食结构。

2024-02-14 10:20

举报

赵鸿飞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小儿腹泻的病因较复杂,发病机制也各不同.
  (一)感染性腹泻
  大多数病原微生物通过食入污染的水,食物或通过污染的手传播而进入消化道.当机体的防御功能下降,大量的微生物侵袭并产生毒力时可引起腹泻.如轮状病毒侵入肠道后,使小肠绒毛细胞受损,小肠粘膜回收水,电解质能力下降引起腹泻;同时,继发的双糖酶分泌不足,使肠腔内的糖类消化不完全,并被肠道内细菌分解,使肠液的渗透压增高,进一步造成水和电解质的丧失,加重腹泻.细菌感染所致腹泻包括肠毒性肠炎,侵袭性肠炎.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不产生肠毒素及侵袭力,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二)非感染性腹泻
  主要是由饮食不当引起,以人工喂养的患儿为主.当摄入食物的量,质突然改变超过消化道的承受能力时,食物不能被充分消化吸收而堆积于小肠上部,使局部酸度减低,肠道下部细菌上移和繁殖,造成内源性感染和消化功能紊乱,肠蠕动增加,引起腹泻及水电解质紊乱.
  其他机制:如牛奶过敏,胰腺功能障碍,胰液缺乏等均可致慢性腹泻."

2015-02-09 23:02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小儿泄泻 (腹泻)

小儿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西医称泄泻为腹泻,发于婴幼儿者称婴幼儿腹泻。本病以2岁以下的小儿最为多见。虽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季节发病率为高,秋冬季节发生的泄泻,容易引起流行。小儿脾常不足,内伤乳食,或脾肾阳虚,均可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调而发生泄泻。轻者治疗得当,预后良好。重者泄下过度,易见气阴两伤,甚至阴竭阳脱。

适用药品

推荐医生更多

常新庭 主任医师

提问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胃肠科

段丽平 主任医师

提问

昆明医博肛肠医院

向建 主治医师

提问

昆明医博肛肠医院

张金敏 医师

提问

昆明医博肛肠医院

王敏 主任医师

提问

昆明医博肛肠医院

施瑞华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市浦口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