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时间:不清楚
手为什么容易出汗
补充说明:手为什么容易出汗
a******W 2015-02-10 14:36
我要咨询
精选回答(1)
手容易出汗可能是由遗传因素、激素水平异常、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焦虑症或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引起的,需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针对性治疗。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遗传因素
由于家族性多汗症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因此当父母一方携带致病基因时,其子女有50%的概率出现多汗现象。对于由遗传因素导致的手部多汗症,目前没有特效治疗方法。患者可考虑使用止汗剂如铝盐类外用制剂来减少出汗量。
2.激素水平异常
激素水平异常可能导致身体新陈代谢加快,进而引起出汗增多的现象发生。针对激素水平异常引起的多汗,可以遵医嘱服用抗胆碱能药物进行调理,比如阿托品、山莨菪碱等。
3.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
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从而引起出汗增多的情况发生。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所致的多汗可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行为疗法进行缓解,如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
4.焦虑症
焦虑症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持续处于过度激活状态,此时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进而诱发多汗的症状。焦虑症所致的多汗通常需要遵照医生的意见采用苯二氮卓类药物进行治疗,例如片、氯硝西泮片等。
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由甲状腺激素产生过多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甲状腺激素能够促进新陈代谢,使机体代谢率升高,产热增加,进而表现为多汗。甲亢引起的多汗需按医嘱选用抗甲状腺药进行调理,如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等。
建议关注手部皮肤的变化,定期观察是否有湿疹样改变或其他皮肤病变。必要时,可以通过生物识别技术进行基因检测以评估个体对特定疾病的易感性。
2024-02-29 17:18
举报相关问题
医生回答(1)
从描述来看是心肾阳虚等问题导致情况,所以治疗是温补阳气等来治疗。
中药治疗可以用桂枝汤加附子等适当加减来治疗,中成药可以用右归丸来治疗,食疗可以用肉桂,黄芪,浮小麦,当归,杜仲,金樱子等煲汤服用,注意适当的多锻炼增强的抵抗力,饮食清淡一些,少吃生冷和辛辣食物,祝你健康。
2015-02-10 14:36
举报向医生提问
肾阳虚与现代医学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NEIS)有关,肾阳虚证在下丘脑-垂体-靶腺(肾上腺皮质、甲状腺、性腺、胸腺)轴不同环节、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且主要的发病环节在下丘脑(或更高级)的调节功能紊乱。同时认为老年人生理改变和肾阳虚证甚为相似,肾阳虚证也意味着一定程度上的未老先衰。
症状起因:一、中医认为,肾主水,肾阳对水液有气化蒸腾作用,若肾阳不足,蒸腾气化无力,则出现小便清长等表现,故肾阳虚证存在着肾脏的病理改变。[1] 二、肾阳虚证与内分泌功能关系: 最早研究开始于1959年,邝安堃等用糖皮质激素造成了肾阳虚小鼠模型,并发现模型小鼠的甲状腺、肾上腺、垂体重量和耗氧量发生病理性改变,处于一种严重的消耗状态,呈现肾阳虚。 沈自尹等以不同病种的肾阳虚证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在大量的指标测试中发现肾阳虚病人24h尿17羟皮质类固醇含量普遍低于正常值,而经补肾后,尿17羟皮质类固醇值有所提高。检查了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结果30例正常人中仅1例异常,而48例肾阳虚病人中有20例异常。因此,沈自尹等人把肾阳虚定位在下丘脑-垂体及其所属三个靶腺(肾上腺、甲状腺、性腺),认为肾阳虚证患者存在着肾上腺、甲状腺、性腺、垂体不同环节、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这一结论还被其他学者所证实。 蔡定芳等人对皮质激素所致肾阳虚大鼠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的形态学改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肾阳虚时下丘脑室旁核小细胞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阳性细胞及正中隆起外层CRF阳性纤维明显减少,染色变淡;垂体前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阳性细胞数量减少;肾上腺明显萎缩,特别是束状带明显变薄。同样在对肾阳虚病人的T3、T4、TSH(甲状腺轴)、睾丸酮(T)、雌二醇(E2)、E2/T、FSH、LH等进行测定时,均发现其值比正常人低。肾阳虚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SH)兴奋试验出现延迟反应。 钟历勇等研究了补肾、健脾、活血三类复方对肾阳虚大鼠下丘脑CRF mRNA的影响,惟有补肾中药能够提高肾阳虚大鼠下丘脑CRF mRNA的表达,能对HPAT轴起到保护作用,进一步说明了肾阳虚证与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
常见检查:
就诊科室:中医
相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