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医科> 中医内科> 阴虚> 手脚心多汗

精选回答(1)

娄永亮 副主任医师 开封市中心医院(开封市第一医院) 三甲

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肝胆脾胃,呼吸,肿瘤等内科疾病

提问

手脚心多汗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与脾胃湿热、气虚、阴虚内热、湿热内蕴等原因有关,可以根据引起的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正常现象

如果患者长时间处于炎热的环境下,可能会导致体内的汗液分泌旺盛,从而出现手脚心多汗的情况。这是一种正常现象,患者可以通过适当减少衣物进行改善,也可以通过开空调的方式进行缓解。

2、脾胃湿热

如果患者平时饮食不当,经常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可能会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从而引起脾胃湿热。患者可能会出现食欲减退、腹胀、手脚心多汗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甘露消毒丸、葛根芩连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针灸、拔罐等方式进行辅助治疗。

3、气虚

气虚是指由于元气不足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及证候。气虚患者由于气化功能减弱,导致津液输布障碍,从而出现手脚心多汗的情况。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玉屏风散、补中益气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还可以遵医嘱通过针灸、艾灸等方式进行治疗。

4、阴虚内热

如果患者经常熬夜或者过度劳累,会损耗体内阴液,导致体内阴液不足,无法制约阳热,从而出现五心烦热、盗汗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还可以遵医嘱通过针灸、拔罐等方式进行治疗。

5、湿热内蕴

如果患者长时间处于潮湿闷热的环境中,会导致湿热邪气侵入体内,从而影响体内的津液运行,出现手脚心多汗的情况,同时还会伴有食欲减退、腹胀、小便量少色黄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龙胆泻肝丸、茵陈五苓散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还可以遵医嘱通过针灸、拔罐等方式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患者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2017-12-08 21:07

举报

医生回答(2)

刘潇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手脚心多汗可以考虑中药外敷、抗胆碱能药物、植物神经调节剂、肉毒素注射、生物反馈治疗等方法来治疗。如果症状持续或加剧,建议及时就医以获得专业评估和治疗。
1.中药外敷
选用具有收敛作用的中药材如黄连、龙胆草等,配制成药膏或贴剂局部外敷于出汗较多的手脚部位。这些药材通过皮肤吸收进入体内后能够起到一定的止汗效果;同时其苦寒特性也有助于清除体内湿热之邪气从而缓解多汗现象。
2.抗胆碱能药物
这类药物通过竞争性抑制乙酰胆碱受体而减少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释放量,进而降低交感神经系统兴奋度及出汗反应。该类药物主要针对由交感神经过度活跃所致的多汗症;对于手脚心多汗这一特定类型尤为有效。
3.植物神经调节剂
此类药物旨在平衡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通常包括选择性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或非依赖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它们可改善自主神经失调状态下的异常出汗表现;但须注意个体差异及潜在副作用风险。
4.肉毒素注射
将肉毒素通过皮下注射的方式注入到大汗腺所在的区域,一般为腋窝或手掌足底处,每次注射间隔时间为3-6个月。肉毒素作用于运动神经末梢,阻断了神经冲动向汗腺细胞传递的过程,从而减少了汗液的分泌。该方法适合治疗手足多汗且伴有异味的问题。
5.生物反馈治疗
患者佩戴传感器监测生理指标如心率变异性,并接受专业训练学会识别并控制这些信号;整个过程可能需要数周至数月时间。此法有助于提高对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认知和控制能力,从而减轻因紧张等原因引起的过度出汗现象;长期坚持可能会带来持久效益。
建议患者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脚,保持局部干燥清洁,避免细菌滋生引起感染。饮食方面宜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出汗的症状。

2024-03-17 21:38

举报

张思芬 主治医师 三甲

提问

以中医观点来看,手脚心多汗有可能是气虚或阴虚造成,如果是气虚引起的盗汗,一般是血管扩张功能不好,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方来调整,心血不足造成的盗汗,心悸少寐,宜补血养心,以归脾汤加减方来治疗;如果是阴虚体质引起,身体出现燥热症,也会有盗汗的情况,此时可用六味地黄丸加减方来改善, 又阴虚火旺的盗汗,五心烦热,宜滋阴降火,用之以当归六黄汤加减方,但仍需要由中医师鉴别诊断后,再服药改善.

2015-02-10 20:03

举报

向医生提问

疾病百科

疾病百科

心悸 (心慌)

所谓心悸,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心慌,乃是由于人们主观感觉上对心脏跳动的一种不适感觉。心悸可以由于心脏活动的频率、节律或收缩强度的改变而导致,也可以在心脏活动完全正常的情况下产生,后者系因人们对自己心脏活动特别敏感而致。患者的主要症状即为心民少数情况下,如心脏神经官能症或过度焦虑的患者,虽然没有心律失常或器质性心脏病,但由于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心跳有力,患者也常以心摩而就诊。

  • 症状起因:心悸的病因多种多样,有的是心脏器质性病变,有的是由于功能性的因素所致,临床上须加以鉴别,从而进行不同的诊治。常见的引起心悸的病因有以下几种。 一、心律失常 1、过早搏动 如房性早搏、交界性早搏及室性早搏等。 2、心动过速 如各种原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速、阵发性心动过速及快速型心房颤动、心房补动等。 3、心动过缓 窦性心动过缓、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二、高动力循环状态引起心脏收缩增强 1、生理性 如剧烈运动、大量烟、酒、茶的刺激、某些药物如阿托品、氨茶碱、肾上腺素应用等。 2、病理性 如高热、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低血糖、缺氧、嗜铬细胞瘤等。 三、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如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原发性心肌病及某些先天性心脏病等。 四、心脏神经官能症。

  • 可能疾病: 心咳 心脏病 痰饮 虚劳 血虚眩晕

  • 常见检查:

  • 就诊科室:心血管内科、老年科

推荐医生更多

蔡惠英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张青龙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吕建光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冷贵生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陈刚 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

吴敏 副主任医师

提问

南京天佑儿童医院